李寅之招飲同登九江城 其四
清湍嚴子灘,僻塢任公寺。
荒涼茅屋居,蹇淺石田蒔。
危蹤璧偶完,暮景駕已稅。
閒門幸常關,奧帙尚多味。
遙遙匡廬山,久客果何謂。
清湍嚴子灘,僻塢任公寺。
荒涼茅屋居,蹇淺石田蒔。
危蹤璧偶完,暮景駕已稅。
閒門幸常關,奧帙尚多味。
遙遙匡廬山,久客果何謂。
清澈的急流是嚴子灘,幽靜的山塢中有任公寺。那里有荒涼的茅屋居住,貧瘠的石田上種著莊稼。危險的蹤跡如璧玉般偶然保全,傍晚時車馬已經停歇。幸好閑居之門常常關閉,深奧的書籍還頗有滋味。那遙遠的匡廬山啊,長久客居于此究竟是為何。
清湍:清澈的急流。嚴子灘:即嚴陵灘,在浙江桐廬縣南,東漢嚴光(字子陵)隱居垂釣處。
僻塢:幽靜的山塢。任公寺:具體所指不詳。
蹇淺:指土地貧瘠。石田:多石而不可耕的田。蒔:栽種。
危蹤:危險的蹤跡。璧偶完:像璧玉一樣偶然保全。
暮景:傍晚的景色,也指晚年。駕已稅:車馬停歇,稅通“脫”,解駕。
奧帙:深奧的書籍。
匡廬山:即廬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久客”等表述推測,詩人可能是在長期客居他鄉時,應李寅之邀請登上九江城,看到眼前的景色和聯想到自身境遇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但詩人內心或許有著對人生的思考和漂泊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久客他鄉的復雜情感,既有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又有對自身境遇的迷茫。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觀察力。
札札寒女機,織素工流黃。何如風塵外,翠袖倚修篁。幽居渺天末,肯傍霍衛墻。饔人解黿處,誰能染指嘗。
江上蕭蕭木葉飛,天臺狂客杖藜歸。莫嫌俗吏勤相顧,曾是嵩陽舊掩扉。
積翠遙天掛玉臺,少岷山色峙崔嵬。雙溪云霧尊前合,六洞煙嵐杖底回。閣上玄經中散臥,堂中詩句拾遺裁。從知勝槩堪游目,躡屩何時萬里來。
浮圖屹亭亭,乘暇一俯仰。忽然風雨來,檐鈴一齊響。
菲菲香雪。更照溶溶月。管被司花嫌太潔。故遺啼鵑濺血。方舒笑臉迎丹。兩聲深院珊珊。有底春愁未訴,向人紅淚闌干。
青子成時殊苦淡,玉英嚼處更清酸。自緣芳潔盈腔里,安肯甘甜轉舌間。
三洞金華北,蒼蒼夾徑松。瀉空噴百澗,拔地立千峰。林石敧還整,巖梯絕復通。向田瑤草碧,隱樹晚花紅。嵌竇推舟入,椒庭載酒從。洗觥忙羽士,捧研喜山童。陟嶺驚逾峻,沿流竟莫窮。千年杏仙鹿,兩寺互僧鐘。擘裂森開峽,傳聞舊化龍。轉霆奔雪浪,禜旱卻玲瓏。水際朱藤蔭,巖阿青桂叢。亭荒馀磊磊,云出正濛濛。蘭若知何許,芙蓉復在東。五盤隨屈曲,一路聽琤琮。山斷俄為野,湍平不見空。暮房深榻靜,朝磬小樓重。傳玩遺髹缽,興嗟對殯宮。拂衣登嶺去,穿棘少人逢。飛殿仍遙峙,重關故不封。歸尋草堂卷,坐戀水軒風。兩紀三人合,相看一笑中。孤蹤忻影逐,薄技愧才雄。別袂分殘雨,衡門翳野蓬。后游寧未卜,思劇謾憧憧。
逍遙八極片云浮,所過名山不久留。依舊片云歸石峒,從今休更下山游。
釣頭曾未曲些些,靜向江濱度歲華。酌山茗,折蘆花,誰言埋沒在煙霞。
思齊圣母,媲于周任。體乾履坤,博厚洪深。七帙既啟,萬壽自今。昕庭發號,式昭德音。
客路三千親七十,行道無情亦沾臆。阿娘七十更加四,阿翁七十更加八。人生至樂那有是,君獨胡為此役役。五鼎珍羞不見多,一盂菽水堪為悅。八方渺渺夕陽西,與君早決歸來策。高曾規矩父弓冶,君家正印斯文脈。我生喜讀平園文,到老更看梅谷集。此翁豈弟真可人,直把文章事游劇。慶兒二首望不淺,城山佳讖真端的。相邊佳作漸家數,慎真不覺譽兒癖。更想高陽壽內辭,曾是修行咽梅實。二老隨宜也自歡,終欠斑衣兒在側。須知團聚第一樂,此外蠅知總無益。名驥墜地千里心,丹鳳沖霄九秋翼。蕭曹事業已千千,當年豈要從刀筆。丈夫未遇固脫略,時人孰測調元術。平園相譜當相傳,撫卷臨風三嘆息。勖哉勖哉后之人,百世詩書尚馀澤。
彈琴夜和鳴皋鶴,持缽朝降度海龍。
玉椀尊欒大,安車禮八公。黃巾來涿鹿,胡騎下盧龍。東市無鼌錯,湯陰少侍中。公卿誰折檻,盤水有三忠。
不見桃花芳滿林,載途風雨悵秋深。猶聞雞犬疑真假,便訪溪山認古今。耕織本來難自給,干戈焉往不相尋。貽謀欲怪秦先世,避亂曾無戡亂心。
畫中曾見曲中聞,不是傷情即斷魂。北客南來心未穩,數聲相應過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