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寅之招飲同登九江城 其二
契闊幾何時,六閏過如矢。
九歲十歲兒,婚娶見孫矣。
皂隸忽鼎貴,王侯或橫死。
前輩亡典刑,后生蕩廉恥。
晤言何用多,感嘆不能已。
契闊幾何時,六閏過如矢。
九歲十歲兒,婚娶見孫矣。
皂隸忽鼎貴,王侯或橫死。
前輩亡典刑,后生蕩廉恥。
晤言何用多,感嘆不能已。
分別了多久啊,六個閏年如箭般飛逝。當年才九歲十歲的孩子,如今都已結婚生子能見到孫子了。昔日的皂隸突然顯貴起來,王侯卻有的橫遭慘死。前輩們樹立的典范已不復存在,后輩們也喪失了廉恥之心。見面交談何須太多言語,我心中的感嘆難以停止。
契闊:聚散、離合,這里指分別。
六閏:六個閏年,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用來表示時間流逝。
皂隸:舊時衙門里的差役。
典刑:典范、榜樣。
晤言:見面交談。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變革期,階層流動劇烈,傳統道德規范受到沖擊,詩人有感于此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與社會變化,突出社會階層變動和道德滑坡問題。它以平實語言反映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義,讓后人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思想情感。
暫輟鹓鸞侶,來尋鷗鷺群。
野煙行處斷,山色坐中分。
曲路縈丹壑,空亭駐白云。
幽凄堪寄傲,即此謝塵氛。
不眠無恨自悽悽,真聽人間烏夜啼。明月未教塵鏡掩,華堂歌舞乍高低。
義烏此夜一何啼,明日歡欣事不迷。定是軍回薊南北,寧論賊退關東西。
斜日危闌凝佇久。問訊花枝,可是年時舊。濃睡朝朝如中酒,誰憐夢里人消瘦。
香閣簾櫳煙閣柳。片霎氤氳,不信尋常有。休遣歌筵回舞袖,好懷珍重春三后。
短靷高箱服兩牛,
柴車挽運健于舟。
五更殘月夢初醒,
角韻嗚嗚生客愁。
葉滿筐箱花滿簪,低頭微笑出桑陰。
后來若有秋胡子,說與黃金必動心。
垂柳垂楊綠可憐
一泓春水細生煙
小樓光景常如畫
獨客心情只似禪
紅藥喜沾三月雨
青山長憶百門泉
此身婚嫁行將了
或恐巖棲有舊緣
槐堂夢覺又驚秋,
夜半真成失壑舟。
我愧甑塵貧不掃,
那能鉤曲羨封侯。
誰言急景似飛梭,
我把光陰欲快磨。
卻想殘春笑君處,
無何有路覓君多。
少為賤士抱弗宣
狀為祠曹默益堅
議則不敢腰膝在
廡下一揖中夷然
九十韶光,閑忙晴雨常相半。賞春有愿。乘興寧論晚。
縱飲筠溪,日午花陰轉。杯行緩。量慳嫌淺。須索斟教滿。
迷時只欲尋師度,悟了原來自放船。十里芰荷風景好,一天星月水光鮮。乘流搖曳無拘礙,順勢開帆絕妄牽。大眾此時齊到岸,儂家把舵莫遷延。
底事推牛集萬人,慈航一葉可通津。秋空月皎江聲寂,春雨潮平水色新。作浪蛟龍休戀怪,忘機鷗鳥自相親。此心浩蕩無羈絆,不記蘆花淺水濱。
萬人爭看使星來,
一朵黃云抱日開。
山到流虬平似岸,
水歸霸港小于杯。
王孫守禮衣冠古,
草木承恩雨露催。
賓至如歸今始信,
果然聲教震無雷。
光境俱亡了,
寒潭徹底清。
溯流翻巨浪,
五十四州驚。
迢迢客路誰為主,縱是在家如逆旅。飄泊天涯。誰道天涯勝似家。
一年暫別休悲涕。暫別百年能有幾。此后歸來。老我柔鄉傍鏡臺。
落日簾垂照,
輕風席引涼。
幽香浮別澗,
寒氣漾橫塘。
松偃檐前蓋,
荷裁澤畔裳。
相看聊酩酊,
□路坐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