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隨機無盡頌 其四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承佛記堪任,
情忘境自沉。
解吹無孔笛,
彈得沒弦琴。
承佛記堪任,
情忘境自沉。
解吹無孔笛,
彈得沒弦琴。
承蒙佛陀授記,能夠堪當重任。忘卻了情感,外境自然沉靜。能吹奏沒有音孔的笛子,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
承佛記:承蒙佛陀的授記,授記在佛教中指佛對發心修行者預言其將來必成佛果。
堪任:能夠擔當重任。
情忘:忘卻情感。
境自沉:外境自然沉靜下來。
無孔笛、沒弦琴:在佛教語境中,是一種象征,代表超越世俗認知、不依賴外在形式的修行境界。
此詩出自《金剛隨機無盡頌》,是對《金剛經》的闡釋和發揮。《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強調“無我”等空性智慧。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在深入研習《金剛經》后,以詩歌形式表達對經中“究竟無我分”的理解和感悟,在當時佛教盛行、注重義理闡釋的背景下創作,以幫助修行者更好地領悟佛法。
這首詩主旨是闡釋佛教“究竟無我”的境界。其突出特點是以形象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佛理。在佛教文學史上,有助于傳播和弘揚《金剛經》的思想,為修行者提供了一種詩意化的理解途徑。
書篋緘藏歲月多,墨香泥印未消磨。已看彩筆傳諸子,猶憶青衿擢上科。斷紙零箋珍若此,竹頭木屑用如何。知公念舊無遺物,長短鐙檠莫漫歌。
分夢簾櫳坐兩鷗。個儂家住在,海東頭。陪茶嬌倚鈿箜篌。抬頭語,波已為郎秋。蜃氣上雕樓。未須明月夜,未須舟。枕函香馤一詩愁。西風里,回手下簾鉤。
龍檢金壺記子年,寥陽宮殿玉虛前。三元初識皇文袐,八法爭看御墨鮮。叢簡舊藏丹蕊篋,群仙疑近白蛙泉。隆樓縹緲侵云漢,神物撝呵衛九天。七圣云章秘紫清,睿謨神藻發長生。六爻妙盡超龍瑞,千里真修敘廣成。但覺煥文驚俗眼,何勞掘筆避書名。法宮涵演方無盡,玉海濡毫卷四瀛。
出山頻顧山,山亦神交熟。今夜山間云,相隨窗外宿。
昨日始騎驢,今朝共跨魚。一官塵坎壈,三徑木扶疏。童返還知白,身輕繼寢虛。道傳傳便得,元乏枕中書。
白日愁將暮,黃河不肯清。誰邀江月色,閒聽棹歌聲。野鳥高飛去,汀鷗作意迎。伊予慚負汝,相對若為情。
出林虎方怒,橫岡蟒正嗔。世無途路客,終是不傷人。
人寂寂,夜蕭蕭。斗帳寒侵香印消。枕上誰驚春夢短,數聲疏雨近芭蕉。
冠玉簪貂結束新,鳴弦攬轡薄家臣。鴛鴦是馬能千里,繁弱名弓已百鈞。近壘煙花攢皎月,斜陽金鼓急清塵。獨將脫兔三千騎,可信驍騰處女身。
詞壇宿將,覺秦歐辛陸,今無難續。壁壘當場爭上駟,我拜祝苒三覆。劍戟無聲,殺人如草,手得中原鹿。回看余子,與其書不能讀。笑我手拙髯枯,牢愁難寫,倚馬慚枚叔。描畫蓬蒿只辦得,潦倒山癯半幅。食力居貧,隱安遺躅,空有江湖屋。先生不棄,許余同餐秋菊。
不見陳公久,蕭疏二十春。過髡曾炙轂,怒臂敢當輪。擇義明如雪,臨危斷若神。博浪倘天幸,誰謂蜀無人。志破云千仞,生逢鬼一車。寧吞豫讓炭,恥作李陵書。翟義名終顯,張巡愿不虛。故人有佳傳,生氣礪尸馀。
蓮勺秦時月,水色碧于玉。中有焚魚人,臨軒濯雙足。蘭芽宛中央,妙技能刻鵠。溯洄望蒹葭,凄愴亂心曲。我有一畝宮,三徑殊局促。君昔抱琴來,親見山水淥。桑麻藹輪蹄,簫管轉華燭。桑扈托晨風,翱翔啄我粟。墉壑何蕭條,蠶盆亦不浴。丁男鬻已盡,寡妻猶岸獄。安得舊雨來,擊鼓洗桎梏。
颯颯逞英姿,蕭蕭鬢雪絲。賊剛擒巨丑,律恨失偏師。碧血鏖兵處,丹心貫日時。魂歸瀛海外,擬賦大招辭。
揚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嵯峨猶有當時色,半蘸波中水鳥棲。
年重月,月重光。萬瓦千林白似霜。扁舟入醉鄉。山蒼蒼。水茫茫。嚴瀨當時不是狂。高風引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