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日鄧憲副子幾賀以詩次韻
宦海蓬飄四七年,韶華催老鬢華鮮。弧辰重值涒灘歲,蠕息終慚咫尺天。組綬倦拋依老圃,林皋遍賞學游仙。何當更作香山會,同和陽春白雪篇。
聯轡長安憶昔年,錦袍光映杏花鮮。青山歸臥幾千里,白首相思各一天。東野云龍同上下,磻溪漁釣足神仙。遺音欻墮南來雁,才拙何能續大篇。
宦海蓬飄四七年,韶華催老鬢華鮮。弧辰重值涒灘歲,蠕息終慚咫尺天。組綬倦拋依老圃,林皋遍賞學游仙。何當更作香山會,同和陽春白雪篇。
聯轡長安憶昔年,錦袍光映杏花鮮。青山歸臥幾千里,白首相思各一天。東野云龍同上下,磻溪漁釣足神仙。遺音欻墮南來雁,才拙何能續大篇。
在官場如蓬草般漂泊了四十七年,美好的時光催人老去,兩鬢已稀疏斑白。又到了自己生日這一天,恰逢太歲在涒灘之年,自己庸碌無為,面對朝廷深感慚愧。厭倦了官場,想拋下官服回歸田園,在山林水澤間盡情游玩,仿佛學那游仙之人。何時能像香山九老會一樣相聚,一同唱和高雅的詩篇。回憶過去在長安并轡而行的日子,錦袍與杏花交相輝映,鮮艷奪目。如今各自歸隱青山,相隔千里,頭發花白卻只能在兩地相思。我和友人就像東野的云龍一樣上下相隨,也像磻溪垂釣的姜子牙般自在如神仙。您的賀詩如南來的大雁傳來,我才學拙劣,怎能續寫大作。
宦海:指官場。蓬飄:像蓬草一樣漂泊不定。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也指青年時期。鬢華鮮:兩鬢頭發稀疏。
弧辰:生日。涒灘歲:古代歲星紀年法中,太歲在申曰涒灘。
蠕息:像蟲一樣茍且生存,自謙之詞。咫尺天:指皇帝,形容距離天子很近。
組綬:古代官員系印用的絲帶,借指官服。老圃:年老的菜農,此處指歸隱田園。
林皋:山林和水邊,泛指山水勝境。游仙:指學仙、修仙,也指以游仙為題材的詩歌。
香山會:指唐代白居易晚年與胡杲、吉皎等九位老人在洛陽香山聚會,稱“香山九老會”。陽春白雪: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后用來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聯轡:并轡而行。
東野云龍:出自“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這里可能指與友人的情誼如云龍相隨。
磻溪:在今陜西寶雞東南,相傳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
遺音:指鄧憲副子幾的賀詩。欻:忽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宦海蓬飄四七年”可推測詩人在官場已歷經多年,可能此時對官場生活感到疲憊,渴望歸隱。友人鄧憲副子幾在其生日時寫詩祝賀,詩人便次韻回贈,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友人的情誼。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同時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感激。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在官場與歸隱之間的思想掙扎和對友情的重視。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閑。 不是閑人閑不得,能閑必非等閑人。
依依宮柳拂宮墻,樓殿無人春晝長。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幸誰薄幸?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海神廟見有他為證。似王魁負桂英,磣可可海誓山盟。繡帶里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清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 萍散漫,絮飄飏,輕盈體態狂。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將歸畫梁。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臺歌舞無消息,金樽玉管空陳跡。空陳跡,連天衰草,暮云凝碧。
秋來兩日,因個甚、鳥鵲侵晨傳喜。卻是常娥親姊妹,降作人間佳麗。黛柳長青,官梅穩親,鏡里春明媚。花顏難老,壽杯頻勸浮蟻。 聞道瀟酒才郎,天庭試罷,名掛登科記。昨夜涼風新過雁,還有音書來寄。千萬樓臺,三千粉黛,今在誰家醉。歸來歡笑,一床真個雙美。
瑞就柯山,昴宿儲祥,嵩岳降神。羨堂堂玉瑩,汪汪陂量,一襟風月,滿腹經綸。試部丹砂,聊乘鳧舄,來種錦江桃李春。弦歌地,看吏能綽著,薦墨爭新。 從茲大振家聲。待京國來歸專秉鈞。想宸恩初拜,北門學士,都人盡道,東閣郎君。雨細絲輕,梅黃金重,兩莢寶階呈端蓂。稱觴慶,愿萊衣袞袞,長照壯椿。
秋來兩日,因個甚、烏鵲侵晨傳喜。卻是常娥親姊妹,降作人間佳麗。黛柳長青,官梅穩襯,鏡里春明媚。花顏難老,壽杯頻勸浮蟻。 聞道瀟灑才郎,天庭試罷,名掛登科記。昨夜涼風新過雁,還有音書來寄。千萬樓臺,三千粉黛,今在誰家醉。歸來歡笑,一床真個雙美。
大君端扆暇,睿賞狎林泉。開軒臨禁籞,藉野列芳筵。 參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懸。玉池流若醴,云閣聚非煙。 湛露晞堯日,熏風入舜弦。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 謬陪瑤水宴,仍廁柏梁篇。闞名徒上月,鄒辯詎談天。 既喜光華旦,還傷遲暮年。猶冀升中日,簪裾奉肅然。
高人必見知,已是渡淮遲。 路遠飄零客,囊多絕妙詩。 早蟬何處聽,歸棹幾時期。 到定陪吟宴,瓊花惜過時。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惟 一作:唯)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上人解作風騷話,云谷書來特地夸。 楊柳杏花風雨后,不知詩軸在誰家。
袁梅巖,名不詳。 朱熹曾薦釋志南至袁處。事見《詩人玉屑》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