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隨機無盡頌 其二 嘆仰流通
欽聞如是經,
遍吉示知音。
天上及地下,
盡屬法王心。
欽聞如是經,
遍吉示知音。
天上及地下,
盡屬法王心。
恭敬聽聞這樣的經典,遍吉菩薩向知音者示現。天上以及地下,一切都屬于佛法之王的心意所涵蓋。
欽聞:恭敬地聽聞。
如是經:指《金剛經》等相關經典。
遍吉:即遍吉菩薩,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薩。
知音:指能領悟佛法真諦的人。
法王:在佛教里指佛,佛以法為尊,能自在主宰一切,故稱法王。
《金剛隨機無盡頌》是圍繞《金剛經》所作的闡釋性偈頌。其創作背景與佛教對《金剛經》的弘揚和解讀相關。在佛教發展過程中,為了讓信眾更好地理解《金剛經》的教義,作者以偈頌形式進行解讀,表達對《金剛經》教義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的廣大和權威,強調佛法涵蓋天地萬物。其特點是語言簡潔,直接表達對佛法的信仰。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和普及佛教教義,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價值。
金盆瀲滟匆浮脂,鬢發如云試沐時。雪壞石苔梳翠線,波明池柳蘸青絲。頻添沉水心思懶,未盡蘭膏手握遲。卻把羅巾拭馀潤,愛他紅日上花枝。
不墮詩心可以群,諸賢累代著殊勛。野人未肯矜村語,微力何堪運大斤。隔網同分元亮井,揮旌重整贛家軍。相期攜手春三月,山谷風煙帶雨耘。
荊卿一劍客,擊筑游燕都。許身太子丹,生死誓不渝。文夫報知己,何惜此微軀。悲歌度易水,慷慨自驅車。匕首中銅柱,非由劍術疏。報秦雖不濟,千載仰雄圖。
嶺樹疏疏秋景明,荒筠埋沒觀基平。石門山下微江水,依舊東流日夜聲。
后皇開山祗樹林,直布大地皆黃金。朱甍矗起云天麗,翠木環圍石道陰。
今古幾詞手,我自愛東坡。浩然一點奇氣,哀樂過人多。合付銅琵鐵板,洗盡綺羅薌澤,抗首且高歌。昵昵兒女語,恩怨竟如何。撫冠帶,追興廢,夢南柯。君家處士高致,疏影樂婆娑。不為燕釵蟬鬢,何處曉風殘月,托意在巖阿。腰腳喜長健,醒眼看山河。
畫戟青驄柏府尊,致身霄漢自高鶱。途泥愧我惟孤劍,歲月真誰可并論。天地只今長闃寂,酒樽何日共黃昏。東南鴻雁來應少,目斷羅浮海上村。
潤逼疏欞,寒侵芳袂。梨花寂寞重門閉。檢書剪燭話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記得彭城,逍遙堂里。對床夢破檐聲碎。林鳩呼我出華胥,恍然枕石聽流水。
稍經運瀆過潮溝,野草閑花觸處愁。二十四航春水滿,有誰來此上扁舟。
一片清光不世情,故鄉寧弱宦鄉明。風前欲動金波影,云外疑聞玉臼聲。多病暫開新酒禁,古人都落幾詩評。陰晴向爾難相料,不惜留連到五更。
斜日千峰生纈斑,憑高飲酒未知還。百年寒暑朱顏變,萬古興亡白鳥閒。野叟豈知酬令節,高人從昔愛名山。回舟月色寒如水,共指城樓杳靄間。
石城虎踞九關開,鐘阜龍盤亦壯哉。地保金湯分表里,氣通云漢切昭回。鎬京本是文王土,太乙休誇武帝臺。頭白詞臣竊供奉,兩京清秩去還來。
病骨逢秋怯早涼,登高無分伴徜徉。忽驚風雨重陽近,自覺山林引興長。嘉果年年勞遠贈,新詩字字寫幽香。何如四老無名姓,千古商山有耿光。
吟旌小豎象湖邊,夾岸桃花醉欲燃。細聽春風敲竹籟,漫飄夢雨上詩肩。盟雖初定千秋在,道不曾孤一線懸。未必俱成探驪手,分攜馀味種清煙。
初開玉匣遣眉顰,再御鉛華情指勻。白兔宮深颙望久,影娥池冷艷妝新。英蓉綠水偏宜曉,芍藥金盤可待春。不似前時中酒后,厭厭懷抱易生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