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感秋詞
萬樹秋聲撼睡童,
讀書情趣遜歐公。
挑燈自寫紉蘭句,
一卷離騷當國風。
萬樹秋聲撼睡童,
讀書情趣遜歐公。
挑燈自寫紉蘭句,
一卷離騷當國風。
千萬樹木在秋風中發出聲響,把正在酣睡的孩童都驚醒了。此時讀書的情趣,比起歐陽修來可差遠了。我獨自挑亮燈燭,寫下如紉蘭般美好的詩句,把一卷《離騷》當作《國風》來品味。
秋聲:秋天里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等。
遜:遜色,比不上。歐公:指歐陽修,他寫有《秋聲賦》。
挑燈:撥動燈芯使燈更亮。紉蘭:出自《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比喻美好的品德或詩句。
離騷:戰國時期屈原的代表作。國風:《詩經》的一部分,多是各地的民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秋季,詩人在一個靜謐的環境中讀書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文化氛圍中,詩人有閑情進行文學創作和思考,同時也可能受到古代文人的影響,追求高雅的文學情趣。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在孤寂中堅守自我的情懷。其突出特點是將秋景與文學感悟相結合,運用對比和用典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個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世界。
圣主終朝勤萬幾,燕居專事養希夷。千門永晝春岑寂,不用車前插竹枝。
鶴作精神松作筋,階庭蘭玉一時春。愿君且住三千歲,長與東坡作主人。
百步橋邊蕩槳時。
酒迷天,塵換劫,情在奈何許。些蕙騷蘭,都是夢中語。那堪殘夜幽蛩,遙空悲角,總攙入客窗風雨。向誰訴,便教翻倒天池,相期恐終誤。疑雨疑云,心事亂于絮。可憐舞恣歌酣,絕無青鳥,敢飛近春人尊俎。
宿霧懸珠檻,朝云動玉扉。樓心窺帝座,閣道隱仙機。八水清相觀,三山翠欲飛。萬妝圍錦帳,百媚擁羅衣。一曲菱歌罷,蕪城事已非。
何處藏修地,禪房云水東。院深無犬吠,門僻有苔封。萬里看雕鶚,三冬困蟄龍。不須悲世事,且領一尊同。
綺席新涼舞袖偏,賞心輸與使君專。螺杯注酒搖紅浪,綵扇題詩染綠煙。一鏡湖光開曉日,萬家花氣漲晴天。涌金門外春如海,畫舫笙歌步步仙。
赤龍黑虎各西東,四象交加戊己中。復姤自茲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
春來料理喚吟朋,暖日江亭便可登。林杪山光能映酒,蘆根泉脈欲消冰。閒曹蹤跡人誰覺,老輩追陪我亦曾。猶有后山同刻意,故應風味愛盲僧。
郭外何曾有杜鵑,客中情緒自堪憐。清明過了梨花謝,風景依然似去年。
購得南山萬歲杉。堅逾松柏健逾相。還邀天上公輸子,來與麻姑斫寶函。貍首媚,雉紋斑。到頭受用有何嫌。從今更益無疆壽,高并南箕更上南。
水落寒塘初冷,霜倒枯荷半傾。莫倚尾能涎涎,踏沈一片秋聲。
炊煙逗疏藹,樵徑入蒼苔。
客里春殘又一年,落花滿地草連天。緣何不動歸與興,祇為龍江無杜鵑。
襄陽龐公少檢束,白發不髡亦不俗。世所奔趨我獨棄,我已有馀彼不足。鹿門有月樹下行,虎溪無風舟上宿。不識當時捕魚客,但愛長康畫金粟。杜口如今不復言,龐公為人不曲局。東西有人問老翁,為道明燈照華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