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寫懷呈邵钖之通守
吏散黃堂靜,惟聞爆竹聲。
一宵寅卯歲,兩地別離情。
懶怕官常責,貧添夢寐清。
壯吟悲往事,知己費推?。
吏散黃堂靜,惟聞爆竹聲。
一宵寅卯歲,兩地別離情。
懶怕官常責,貧添夢寐清。
壯吟悲往事,知己費推?。
官吏散去后黃堂一片寂靜,只聽見爆竹聲聲。這一夜跨越了寅年和卯年,我與親人分隔兩地,滿是別離之情。我慵懶怕被官場規矩責備,貧困卻讓夢境更加清幽。豪情吟詩悲嘆過往之事,尋覓知己真是費心。
黃堂:指官署。
寅卯歲:指新舊年交替,寅年到卯年。
官常:官府的常規、規矩。
推?:此處可能原文有誤,推測為“推誠”,意為以誠心相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官署任職時的除夕之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平常的新舊年交替,詩人在官場中可能有一定壓力,與親人分離,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除夕時復雜的情感,包括對官場的倦怠、對往事的悲嘆和對知己的渴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展現內心世界,在反映古代官員節日心境方面有一定價值。
懷璧休言價十城,生憎海鶴向人鳴。
平原好客遺毛遂,越石寧囚謝晏嬰。
遼水東西堪采藥,緱山縹緲羨吹笙。
冥冥蹤跡孤鴻遠,翹首云霄去后情。
已是春深草未齊,平沙十里臥長堤。
煙開日媆江帆穩,潮落風微海燕低。
隔岸山光連遠近,中天云影自東西。
明朝準醉杭州酒,打疊新痕上客衣。
桑弧蓬矢男兒志,壯游豈輕孤負。仆射高陽,步兵廣武,何況東南大藪。揚帆擊楫,好穩渡之江,莫重回首。咫尺家山,歌離不唱渭城柳。
倉皇猿鶴劫后,剩臨安半壁,獨撐靈秀。俠女亭邊,冤臣墓畔,為我多澆杯酒。休嗤邂逅,恐湖上風花,似人消瘦。滿貯奚囊,待湔塵浴丑。
甲第湖山美,人知小隱名。
天方開樂土,地忽起佳城。
秘殿疏殊渥,珍臺錫異榮。
勛勞才右府,曾未陟魁衡。
曉雨弄新晴,蝶夢花梢醒。
一路垂楊到畫橋,過盡春衫影。
日暮欲歸來,風約虛簾定。
花頂泠泠月一痕,還怯黃昏冷。
一庭花木半床書,省識詩人小隱居。
種秫有田娛靖節,賣文徒壁陋相如。
樓臺自榻天然畫,門巷常停長者車。
報道主人游未倦,春山載酒樂于于。
杭州北關天下通,大艎小艓往來同。寬稅幸逢堯舜理,無人不頌使君功。
北峰南峰夾西湖,煙景四時張畫圖。暇日使君搖艇子,新詩的的似明珠。
群仙振佩滿憑闌,來向君家賦考槃。
繞膝兒孫誰不羨,齊人翁姥自相歡。
上元紫鳳夫人駕,函谷青牛老子鞍。
總道侍晨能執蓋,更傳天女笑登壇。
瓊芝石畔吹華管,黃菊花邊洗玉盤。
西序斑衣趨曉拜,長源珠樹耐秋看。
發當沐日何曾白,顏為餐霞尚作丹。
知有瑤池高宴會,為憐方朔在長安。
莫論塵土與煙霞,收拾襟懷即我家。絮帽蒙頭霜月下,水村深夜看梅花。
非智非愚浪著鞭,前程倒指事茫然。臨流一洗巢由耳,獨立斜陽認釣船。
盡醉茅柴得自由,蘆花飛雪滿人頭。蓑衣碎葉重重補,聽雨吟風卒未休。
青山如主復如賓,相對無言意自真。富貴不應忘此味,從來世上少閑人。
月下門開不用敲,渡頭長系木蘭橈。盤餐市遠從真率,會宿何妨屢卜宵。
澤畔行行歌楚騷,一襟忠憤付湘濤。難教舉世無醒者,莫羨漁翁活計高。
三五人家住一灣,近城無路去來難。溪邊自結同吟友,松柏青青到歲寒。
野水微茫路欲迷,重重沙渚自高低。鷺鷥飛過無心泊,直入殘陽樹杪棲。
猿鶴何曾肯受羈,偶來亭畔立多時。物情未到忘機地,步步行行只自疑。
白云相顧尚依依,十載江湖負宿知。時事未容輕所學,山中依舊只吟詩。
五老云中喚不應,名山從未要人稱。
虎頭寫出莊嚴相,舍利光分大小乘。
三峽波濤驚過客,一龕風雨定詩僧。
昔賢跨鹿來棲止,深夜攤書借佛鐙。
吳楚他鄉外,沅湘久客間。
已知身若贅,詎惜鬢成斑。
酒債貧常有,詩壇老倦攀。
窮猿難擇木,怨鶴望還山。
賓戲令晁子,名堂無乃迂。
何為仍負弩,祗合便飛鳧。
彭澤且市隱,太丘猶世儒。
解嘲吾亦倦,系雁一相娛。
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團團青影雙雙伴。秋來腸欲斷。秋來腸欲斷。
黃昏淚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遠。病來只謝傍人勸。龍華三會愿。龍華三會愿。
南客之官去浙東,永嘉山水盡相容。
城當斗口云生壘,寺落江心浪打鐘。
松院一琴同吏隱,花時五馬勸春農。
未應別駕淹高足,漢署人多識蔡邕。
七曲溪邊古寺基,
石塘春水綠漪漪。
澄波不見招提影,
只有山光似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