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十二月二日神樂觀祈雪次李少宰蒲汀韻二首 祈雪
民力東南竭,寧堪歲薦荒。隱憂慚肉食,虔禱合鹓行。歸路風猶勁,瞻天色更蒼。土膏方待潤,何以答民望。
經宿玄云合,飛鉛遍霎時。座間銀海晃,天上玉龍知。肸蚃忱無間,菑畬稔有期。歡聲騰萬姓,欣慰豈吾私。
民力東南竭,寧堪歲薦荒。隱憂慚肉食,虔禱合鹓行。歸路風猶勁,瞻天色更蒼。土膏方待潤,何以答民望。
經宿玄云合,飛鉛遍霎時。座間銀海晃,天上玉龍知。肸蚃忱無間,菑畬稔有期。歡聲騰萬姓,欣慰豈吾私。
東南地區民力已經枯竭,怎能再承受連年的災荒。我慚愧身為官員卻有隱憂,應與同僚們虔誠祈禱。歸來路上風還強勁,仰望天空顏色更顯蒼茫。土地正等待滋潤,拿什么回應百姓的期望。經過一夜烏云聚合,瞬間雪花如飛鉛般飄落。座席間如銀海閃耀,天上的玉龍想必知曉。誠心祈禱毫無間隙,農田豐收有了希望。百姓歡聲沸騰,這份欣慰又怎會是我個人的。
辛卯:指具體年份。
薦荒:連年災荒。
肉食: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鹓行:朝官的行列。
玄云:烏云。
飛鉛:形容雪花飛舞。
肸蚃:指祭祀時神靈享用祭品的香氣,這里指誠心祈禱。
菑畬:指農田。
此詩創作于辛卯年十二月二日,當時東南地區民力枯竭,連年災荒。詩人在神樂觀祈雪,和李少宰蒲汀的韻而作。詩人身為官員,心懷百姓疾苦,希望通過祈雪來緩解災情,表達對百姓的關懷。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百姓的關切和對豐收的期盼。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將憂民之情與祈雪之事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官員心系百姓的情懷。
竹際笙簧起,回聽眾籟微。時陪物外賞,肯念日斜歸。草色違秋意,池光凈客衣。吟公清絕句,政爾不能肥。
交河十月水潺潺,虜騎秋高過黑山。六郡平時元近塞,一夫誰個可當關。云中太守須重起,日逐賢王未肯還。空抱平胡二三策,書生無計謁龍顏。
直上飛云上,憑高識大觀。山環全粵小,地盡海門寬。
落日紅殘,悄經過、荔灣荒宅。此處有、百年華族,一朝冤魄。燈影鞭聲聞叱咤,兒號女哭都沈寂。記湖邊、撮土奠君時,秋衫濕。思三載,同幾席。忘年友,傾胸臆。況殷勤期許,我多慚色。滄海波翻風葉脫,夜臺月墜云山黑。近雍門、不敢抱琴來,神先泣。
郊園旱久只多蹊,昨夜欣沾雨一犁。已辦青鞋隨老圃,便驅黃犢過深溪。農談剩喜鄉鄰近,馌具仍教婦子攜。指點竹寒沙碧處,不知何似錦城西。丈人高致邈難干,云夢何如胸次寬。老去未妨詩律在,人來只怕酒杯乾。故開麥隴供家釀,更有蘭章付客看。下走才慳慚囑和,愿公物色稍留殘。
自悲秋氣后,搖落至于今。淚下水蘋滿,魂歸楓樹深。荒淫神女賦,風諫左徒心。君過高唐觀,風華尚可尋。
閒身初住鐵橋東,回憶家山事事同。就樹選藤增健仆,入林逢藥慰衰翁。峰高豈礙當中日,谷靜常來正面風。誰信嶺云猶可贈,不堪持贈但長空。
出守江湖日念還,又扶衰病入巴山。不能早作歸田計,愧過淵明五柳灣。
冬老繁華盡,山深雪滿林。瀟然茅屋下,千古歲寒心。
共促離觴月露前,層城鐘漏隔林煙。綵毫暫隱文園酒,水鏡今推吏部賢。草奏想承清燕對,歸帆應待便風懸。薄游曾忝曹郎后,鴻雁牽情入楚天。
莫恨中秋無月。多點金釭紅蠟。取酒擁絲簧,迎取輕盈桃葉。桃葉。桃葉。唱我新歌白雪。
僻地經過少,相尋卻有君。一行先作吏,幾度憶離群。握袂方冬雪,臨岐復暮云。漢庭有知己,應薦子虛文。
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丞相龍山片石懸,偶來卜筑定前緣。云卿千里從徐孺,曠世相知五百年。
曉鏡掩芳奩,晴絲罥畫檐。鉛華久不御,眉黛若為纖。南陌鶯啼樹,東風花入簾。緒長書素短,續以舊時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