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敬寺某大師二首 其二
轉語曾無慧舌根
空陪杖履積晨昏
清泉白石如如坐
圓覺維摩可可言
在己一心成犀壁
與人半偈鎖猴猿
壓腰金帶他年重
輸卻茲山鎮寺門
轉語曾無慧舌根
空陪杖履積晨昏
清泉白石如如坐
圓覺維摩可可言
在己一心成犀壁
與人半偈鎖猴猿
壓腰金帶他年重
輸卻茲山鎮寺門
我本沒有智慧的口舌來應對機鋒,只能空自陪伴大師左右,從早到晚。您如清泉白石般安坐不動,對圓覺、維摩的佛法妙理皆能言說。您持守一心如犀角通透、壁立千仞,用半句佛偈便能約束人心的躁亂。他年或許會有高官厚祿的榮耀,但我更愿將這山寺的鎮門佛法視為珍寶。
轉語:禪宗機鋒中應對的話語;慧舌根:佛教指善于說法的口才,《法華經》有'舌根清凈'之說。
杖履:本指長輩的行止用具,此處代指大師。
如如:佛教術語,指真如常住、不生不滅的狀態。
圓覺:指《圓覺經》,佛教經典;維摩:維摩詰居士,佛教中智慧辯才的代表。
犀壁:比喻內心澄明如犀角通透,或如壁立千仞般堅定。
半偈:半句佛偈;鎖猴猿:比喻約束人心的躁亂(心猿意馬)。
壓腰金帶:古代高官的腰帶,代指功名;鎮寺門:指山寺的鎮山佛法或精神象征。
此詩為贈敬寺某大師之作,推測作于詩人親近禪門、參學問道期間。詩中既體現對大師修行境界的推崇,也暗含自身對佛法的體悟與追求,反映了當時文人與僧侶交游、探討佛理的文化背景。
全詩以自謙開篇,轉而盛贊大師佛法修為,末句以'金帶'與'鎮寺門'對比,突出對佛法真諦的重視。語言凝練,用典巧妙,是一首融合禪理與個人情志的贈僧佳作。
緬想當時宮闕盛,荒宴椒房懱堯圣。
玉樹花歌百花里,陳宮因此成野田,耕人犁破宮人鏡。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筑長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萬里,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牮嚻窍嘀饸w。
湘江濱,湘江濱,蘭紅芷白波如銀,終須一去呼湘君。
問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靈均。
我恐湘江之魚兮,又想靈均之骨兮終不曲。
千年波底色如玉
天云如燒人如炙,天地爐中更何適。
蟬喘雷干冰井融,紫氣紅煙鮮的的。
澗茗園瓜麹塵色,驕冷奢涼合相憶。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揚。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繡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憂忘。
欲贈之以紫玉尺,白銀鐺。久不見之兮,湘水茫茫。
涼風吹遠念,使我升高臺。
寧知數片云,不是舊山來。
故人天一涯,久客殊未回。
雁來不得書,空寄聲哀哀。
北風北風,職何嚴毒。
摧壯士心,縮金烏足。
凍云囂囂
高樹風多,吹爾巢落。
深蒿葉暖,宜爾依泊。
莫近鸮類,
春霖閉門久,春色聚庭木。
一夢辭舊山,四鄰有新哭。
菰蒲生白水,風篁擢纖玉。
為憶湖上翁,花時獨冥目。
夢到海中山,入個白銀宅。逢見一道士,稱是李八伯。
三四仙女兒,身著瑟瑟衣。手把明月珠,打落金色梨。
車渠地無塵,行至瑤池濱。森森椿樹下,白龍來嗅人。
宮殿崢嶸籠紫氣,金渠玉砂五色水。守閽仙婢相倚睡,偷摘蟠桃幾倒地。
兔不遲,烏更急,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折碑石人,莽穢榛沒。
牛羊窸窣,時見牧童兒,弄枯骨。
錦衣鮮華手擎鶻,閑行氣貌多輕忽。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自拳五色裘,迸入他人宅。卻捉蒼頭奴,玉鞭打一百。
面白如削玉,倡狂曲江曲。馬上黃金鞍,適來新賭得。
有金張族,驕奢相續。
瓊樹玉堂,雕墻繡轂。
紈綺雜雜,如神若仙,似蘭同雪。
樂戒于極,胡不知輟。
只欲更綴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
太山肉盡,東海酒竭。
佳人醉唱,敲玉釵折。
寧知耘田車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蝥賊生。
徒陟岡,淚崢嶸。
我欲使諸凡鳥雀,盡變為鹡鸰。
我欲使諸凡草木,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