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隨機無盡頌 其四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不可得三心,
圓光得一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不可得三心,
圓光得一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過去、現在、未來三心皆不可得,圓滿的智慧之光得以尋見。如此便能成就一切佛法義理,超越古今時間的限制而永恒存在。
三心:指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出自《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謂心念生滅無常,無實體可得。
圓光:佛教術語,指圓滿的智慧之光,象征佛性本具的光明境界。
一尋:此處意為尋得、證得,非指長度單位。
成就一切義:圓滿成就所有佛法的義理與境界。
無古無今:超越時間的古今界限,體現法性的永恒無住。
此詩為宋代禪宗僧人釋印肅《金剛隨機無盡頌》組詩之一,對應《金剛經》「一體同觀分第十八」。釋印肅以偈頌形式注解《金剛經》,旨在通俗闡釋「三心不可得」「法身平等」等義理,創作于其弘揚佛法、注解經典的宗教實踐過程中。
詩中緊扣《金剛經》核心思想,通過「三心不可得」強調心念無住,以「圓光得一尋」喻智慧證得,最終指向「無古無今」的法性永恒。語言凝練,融合經典義理與禪宗機鋒,是佛教文學中闡釋《金剛經》思想的典型之作。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馀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香盡銅爐火不增,一床寒被臥春冰。 不知明月將人夢,去落紅樓第幾層。
斗轉星移天漸曉。驀然聽得鵜鶘叫。山寺鐘聲人浩浩。木魚噪。渡船過岸行官道。 輕舟再奈長江討。重添香餌為鉤釣。釣得錦鱗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漁家好。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葩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大道無形。方寸何憑。在人人、智見高明。能降眾欲,解斷群情。作鬧中閑,忙中靜,濁中清。 情態如嬰。懷抱如冰。自蒙籠、覺破前程。吾言至囑,君耳深聽。下十分功,十分志,十分誠。
門外綺羅如繡。堂上華燈如晝。領略一番春,共醉連宵歌酒。今后。今后。如此遨頭少有。
翠竹如屏,淺山如畫。小池面、危橋一跨。著棕亭臨水,宛然郊野。竹籬茅舍。 好是天寒,倍添幽雅。正雪意、垂垂欲下。更朦朧月影,弄明初夜。梅花動也。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鷗雨分涼,魚云織暝,一蓬山色依然。瘦影斜陽,碧天搖夢成煙。仙山依舊無消息,奈東風、換了啼鵑。剩樽前、點點殘紅,飛近箏弦。 憑欄休說當時事,只叢祠簫鼓,流水鴉邊。一片凄陰,可堪送我華年。天涯何處無芳草,到春深、便覺堪憐。好留連、未是黃昏,休促回船。
春水綠吳舲。江湖聽雨程。二十年、夢醒銀燈。又是江南梅子熟,有幾點、打窗聲。 殘月冷如冰。愁人心上明。一絲絲、淚寫吳綾。門外綠楊風正起,休念與、落花聽。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