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四首
滿庭芳意綠茸茸,獨向瑤臺步晚風。一片殘紅飛翠蘚,可憐春色寂寥中。
一聲兩聲山鳥啼,三日五日春雨凄。柴門暗鎖柳花碧,閒館無人醉似泥。
松筱隨風如意舞,石床雜蘚五色組。悠然醉臥了不關,一夢落盡桃花雨。
脩竹?娟塵外幽,蒼苔滿地落花浮。青藜散步東風軟,無個軒乘無個愁。
滿庭芳意綠茸茸,獨向瑤臺步晚風。一片殘紅飛翠蘚,可憐春色寂寥中。
一聲兩聲山鳥啼,三日五日春雨凄。柴門暗鎖柳花碧,閒館無人醉似泥。
松筱隨風如意舞,石床雜蘚五色組。悠然醉臥了不關,一夢落盡桃花雨。
脩竹?娟塵外幽,蒼苔滿地落花浮。青藜散步東風軟,無個軒乘無個愁。
庭院里春意正濃,綠草茂盛,我獨自在晚風中走向美麗的臺榭。一片落花飄落在綠色的苔蘚上,可惜這春色正處于寂寥之中。山間的鳥兒一聲聲、兩聲地啼叫,三五天里春雨凄冷。柴門緊閉,柳色碧綠,空寂的館舍中無人,我醉得像泥一樣。松竹隨風自在地舞動,石床上夾雜著苔蘚,如五色絲絳。我悠然醉臥,全然不管世事,一夢醒來,桃花已在雨中落盡。修長的竹子姿態柔美,在塵世之外顯得清幽,滿地青苔上飄著落花。手持青藜杖在柔和的東風中散步,沒有車乘,也沒有煩惱。
芳意:指春天花草的生機。
瑤臺:這里指裝飾華美的臺榭。
翠蘚:綠色的苔蘚。
凄:此處指雨勢清冷。
筱(xiǎo):小竹子。
五色組:五色絲繩,形容石床苔蘚色彩斑斕。
?(piān)娟:姿態柔美。
青藜:藜杖,用藜莖做的手杖。
軒乘:車輛,代指世俗的車馬之累。
此詩為春日即景抒懷之作,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史料記載。詩中通過對春景的細膩描繪,反映詩人閑適自在的生活狀態及對自然之趣的體悟,推測可能作于閑居或退隱期間,借景表達超然物外的心境。
《春日即事四首》以春日景物為題材,通過四組畫面展現春景的細膩與靜謐。詩中既有對自然生機的欣賞,也隱含春逝的淡淡感慨,更突出詩人閑適超脫的心境。語言清新自然,善用疊詞與白描,情景交融,體現古典詩歌含蓄悠遠的審美特征。
木末薰風起,偏來面上吹。不知今日趣,何似北窗時。
稚子弄影罷,祇供靜眼觀。見影不見形,少間亦無存。
晨妝才罷倚花前,牙管濡毫榻舊箋。茶灶未寒香未燼,碧窗閒鎖日如年。
豆花風起動歸心,取別匆匆出武林。韞櫝寧無求價玉,探囊剩有買山金。鷗邊白雨敲秋點,鴉際蒼煙結暮陰。會面偏難分手易,兩情深似越江深。
隔年還避賊,此日又逢人。破屋荊榛地,儒冠老病身。梅花千嶺雪,刺竹一籬春。不敢登高望,烽煙處處勻。寂寞空山里,悠悠又一春。我身唯對我,人日不逢人。破陣思英主,平蠻望大臣;膚功期早建,一戰滅黃巾。藍尾三杯酒,齋頭七種羹;天疑行夏令,人喜值春耕。谷種經旬活,秧針隔夜榮。即今卜雞子,已是欲休兵。
少陵詩卷名山水,王氏丹青老歲華。勝地常令一悵望,儒冠今喜慰生涯。青氈不愧商巖草,白發何愁杜曲花。秦嶺終南得見否,宦游吾已倦塵沙。
纖巧難誇刻楮工,四時不改綠茸茸。祇應松檜堪為友,閱盡人間桃李風。我亦年來養氣工,黃茅丹鼎欲生茸。蓬萊咫尺真堪玩,底恨三年弱水風。
水淺蓬萊海又乾,安平晚渡踏成阡。鴻泥回首滄桑改,只閱春光十二年。
南望山,北望山,四面重重疊疊山。黃發腳底山。昨游山,今游山,聞道天臺亦好山。明朝更上山。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誰云君子賢,明達安可能。乘云招松喬,呼噏永矣哉!
遠峙山常峻,幽泉水自泠。幾回靈井曲,如入九峰屏。雅以平生舊,空懷萬古靈。詩成霜露濕,原上草青青。
細雨疏煙冒廣池,危亭晨坐冷侵衣。秋風不作羈人便,波面蕭蕭柳葉飛。
湖上飛來小祝融,群青在側一居中。何當容眾常相下,不必稱孤獨自雄。
貪生養命事皆同,獨坐閒居意頗慵。入夏驅馳巢樹鵲,經春勞役探花蜂。石爐香盡寒灰薄,鐵磬聲微古銹濃。寂寂虛懷無一念,任從蒼蘚沒行蹤。
姑射仙人冰雪姿,珠冠瓊佩下瑤池。湘江帝子元同調,翠袖相依歲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