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嘉雜詩二十首 其十五
說向丁男與小姑,
各勤耕織了軍需。
莫教塞北同文軌,
卻為江南減賦輸。
說向丁男與小姑,
各勤耕織了軍需。
莫教塞北同文軌,
卻為江南減賦輸。
告訴成年男子和年輕女子,各自勤奮耕作紡織來完成軍需。不要讓塞北與中原統一,反而使得江南減少賦稅繳納。
丁男:成年男子。
小姑:年輕女子。
了:完成。
文軌:原指文字和車軌,代指國家統一。
賦輸:賦稅繳納。
此詩約作于南宋端平(1234-1236)、嘉熙(1237-1240)年間。當時南宋偏安江南,面臨蒙古南侵的軍事壓力,軍需供應緊張。江南作為朝廷主要賦稅來源地,詩人通過此詩勸勉百姓勤耕織以完軍需,同時暗含對若南北統一(被北方政權吞并)后江南賦稅優勢減弱的憂慮。
詩以勸誡丁男小姑勤耕織完軍需開篇,反映南宋軍需壓力下對民生的關注;后兩句以‘莫教同文軌’‘減賦輸’轉折,隱含對南北統一影響江南賦稅的擔憂。全詩語言質樸,直陳現實,體現詩人對國家財政與民生的深切關切。
臨老三回住雪山
無弦琴子逐時彈
夜來一曲最高韻
瀉作西江十八灘
推篷在京口,山色對秋眠。
搔首半帆落,懷人孤月懸。
形骸成獨往,風物共流年。
隨處逃名姓,烏啼又發船。
明月出海底,
掛向珊瑚枝。
玉鏡飛不去,
中夜光離離。
滿持洞庭酒,
長歌謫仙辭。
西風吹桂影,
瀲滟翻金卮。
更能消、幾番秋淚,銀河將變眢井。流云一夜聲如水,不許天孫安枕。幽夢省。似海上、仙山喚起冠未整。生衣漸冷。正暗露蕭蕭,飛星冉冉,秋信到斜領。
通天表,腸斷南朝沈炯。神仙富貴俄頃。人間總有癡兒女,歲歲針樓祈請。歡易迥。悵十載、江湖幾并花外影。佳期莫問。趁小扇單衫,疏簾清簟,對坐惜光景。
雁影驚時,山痕斷處。白云一段迷紅樹。馬蹄諳盡坂頭霜,沿溪覓向孤村駐。
濁酒新篘,寒煙未煮。一杯持共西風語。滿山落葉做秋聲,一天涼月無砧杵。
中天斗柄又回東,積雪俄看化玉虹。
茶憶荊溪分雀舌,酒沽燕市當郫筒。
虛堂坐久寒生白,蠟炬花殘夜剪紅。
細讀君詩何所似,春云藹藹散晴空。
少壯嗟行役,星霜不計年。
亂云迷鳥道,斜郭帶朝煙。
潮長平沙沒,村多遠樹連。
悠悠歲將暮,明月滿前川。
誰人雅趣似林逋,
繞屋栽梅入畫圖。
淡日籠晴霜轉暖,
從頭看過有花無。
紅藥開殘驚綠暗,斗茶深院清幽。呢喃雙燕語風柔。蝶酣人困,慵自整薰篝。
宿醉未消香夢醒,倚欄閑看梳頭。一簾梅雨似新秋。菱花影里,斟酌遠山愁。
堂上有慈親,身外無昆季。承歡賴妻賢,委之以為弟。弱女方四齡,初知離別意。恐其牽袂啼,深傷游子緒。乘彼睡未醒,溫存加絮被。拜母不能言,揖妻交重寄。此際心若摧,出門方隕涕。
回首望家山,漸遠山漸低。側聽岸旁語,鄉音已漸移。放舟入大河,煙水無端倪。偶逢相識人,遙呼心依依。無如交行舟,倏忽已遠離。
量材當筑蕊珠宮
一氣清寒接太空
羌笛催愁金鎖甲
畫屏研采石虛中
衙齋好詠推何遜
檀板新聲寄小叢
正為折枝難寄遠
寥天何處響孤鴻
總角曾從蜀道行,
今來鬢發已星星。
不勝愛國輸忠念,
無限思親感舊情。
林外最嫌鸚鵡舌,
耳邊偏喜杜鵑聲。
驅馳萬里心何憚,
但保秋霜分義明。
歌舞銷沉一夜風,
繁華自古送英雄。
可憐七曲江南弄,
都入胡笳慘淡中。
天公亦戲人,
奇幻驚倏忽。
朝來檐霤間,
一一綴明月。
有鳥秦吉了,
鳴聲一何悲。
自言承主恩,
十載供提攜。
雕籠閉羽翼,
系之雙華絲。
一朝不終惠,
零落投荒夷。
自傷去漢土,
豈不懷南枝。
誠堪利主家,
生死不敢辭。
努力萬里風,
寄此長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