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曲
三春雨足桑葉肥,家家飼蠶晝掩扉。
三眠三起近小滿,桑葚垂垂葉已稀。
盼得紅蠶齊上箔,更喜同功繭不薄。
大婦收拾繅絲車,小婦安排湯滿鑊。
銀絲抽繹比清霜,虛室堆床生白光。
啞啞軋軋聲不絕,綠陰低處新絲香。
小姑回頭笑問嫂,轉眼相看織成縞。
茜紅鴨綠染隨心,長剪腰裙短裁襖。
嫂云小姑爾未知,阿哥正苦賣絲遲。
明朝抱入城中去,已值官糧征比時。
三春雨足桑葉肥,家家飼蠶晝掩扉。
三眠三起近小滿,桑葚垂垂葉已稀。
盼得紅蠶齊上箔,更喜同功繭不薄。
大婦收拾繅絲車,小婦安排湯滿鑊。
銀絲抽繹比清霜,虛室堆床生白光。
啞啞軋軋聲不絕,綠陰低處新絲香。
小姑回頭笑問嫂,轉眼相看織成縞。
茜紅鴨綠染隨心,長剪腰裙短裁襖。
嫂云小姑爾未知,阿哥正苦賣絲遲。
明朝抱入城中去,已值官糧征比時。
春季的三場雨讓桑葉長得肥碩,家家戶戶養蠶,白天都關著門。蠶經過三次休眠三次蛻皮,接近小滿節氣時,桑葚垂掛,桑葉已經稀疏。盼到紅蠶都爬上蠶箔結繭,更高興的是同功繭厚實不薄。大媳婦收拾好繅絲車,小媳婦準備好裝滿熱水的大鍋。抽出的銀絲像清霜一樣潔白,空屋里堆在床上泛著白光。繅絲車啞啞軋軋的聲音不斷,綠陰下飄著新絲的香氣。小姑回頭笑著問嫂子:‘轉眼我們就能看到織成白絹了吧?’‘茜草紅、鴨頭綠,想染什么顏色隨心意,長的剪來做腰裙,短的裁成上衣。’嫂子說:‘小姑你不知道,哥哥正發愁賣絲賣得遲。明天要抱去城里賣,可正趕上官府催征糧稅的時候。’
三眠三起:蠶生長過程中會休眠蛻皮,一般三眠后成熟。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蠶事大忙。
上箔(bó):蠶成熟后爬上用竹篾編成的簇具結繭。
同功繭:兩個蠶共同結成的繭。
鑊(huò):大鍋。
抽繹(yì):抽引,這里指抽絲。
縞(gǎo):白色的絲織品。
茜(qiàn)紅鴨綠:茜草染的紅,鴨頭毛的綠,泛指鮮艷顏色。
征比時:官府征收賦稅、催逼交糧的期限。
此詩反映清代江南地區蠶桑生產的真實圖景。當時蠶桑是農家重要經濟來源,但農民常受賦稅壓迫。詩中通過小滿前后的蠶事流程,展現勞動艱辛與豐收喜悅,結尾點出賣絲遇稅的困境,暗含對農民生計的關注。
全詩以蠶事為線索,從飼蠶、結繭到繅絲、織絹,細致描繪農家勞動場景,前喜后憂的轉折揭示農民豐收背后的賦稅壓力,體現對底層生活的深切關懷,是清代田園詩中反映民生的典型之作。
斷梗垂荷,小竹橋孤霜月瘦。夢來時,人去后,冷清波。人間無物奈情何,百種良辰虛有。窗外風,窗里漏,一秋過。
坐秋雨思秋風,仰視白日云中。彼美一人誰容,秉心郁其忡忡。為客一鼓云何,慷慨起舞悲歌。巨魚出聽涼波,鳴鳥徘徊庭柯。
瑤宮太陰元,啟鏡當天門。大地呈諸象,星辰落素痕。初出情猶斂,映日如渾渾。須臾飛碧艷,舒心遍乾坤。妝成錦霞擁,魄動彩云翻。因風若有語,對人寂無言。溶溶此宵永,娟娟萬古存。素質原不染,浮翳豈能昏。未解趨炎態,偏惟濯秋魂。應知憐孤客,而我不敢論。
白云何處一開尊,山色看君滿薊門。落日蕭條回朔氣,清秋偃蹇向中原。舊知太守齊狂士,不佞扶風漢大藩。病渴自銜金掌露,將因著賦乞文園。
倦飛甘白首,竹實正穰穰。不敢先嘗食,留之待鳳凰。
知從何處宿花叢,清曉飛來又幾蜂。定有香魂招不返,遠尋芳氣落花封。
片玉峰頭一雁飛,龍江灣上錦衣歸。向來西洛空圖畫,今日東山果是非。物外幽尋嗟我后,眼中完節似公稀。菊花歲晚開應遍,誰共攜壺上翠微。
小街窄如斯,晾臂觸雙掌。諦視掌中塵,千載凝我眶。木門褐左右,對立默難狀。仰瞻檐欲接,私語如兩兩。小窗開微縫,環佩略可想。微飔流流來,入窗不回漾。時復遇岔廊,隱隱流泉響。緩步循其端,階下浮輕浪。吁嗟浪中物,穢腥不可擋。訇訇機械舟,樓壁簸欲蕩。思古情雖馀,古人究已往。一瞬回我神,兀立生怊悵。
檐樹涼飆急,庭蕪白露漙。登臨為此始,物候又驚殘。寺靜秋吟好,林深夜坐寒。仍多禪侶過,淡語更成歡。
石潤通山氣,甘泉一派流。霧浮丹穴暖,冰浸玉壺秋。遠達朝宗志,深懷澤物憂。濯纓無限意,風雨滿滄洲。
曲江大夫故家子,白發蕭騷辭帝里。官居嶺表不即上,路指湘中有馀喜。乃翁勛業聞紫庭,手捧芝書新易名。祥光一夕照宰木,芳銜千古榮佳城。椎牛上冢歡聲重,石獸無情亦飛動。莫怨神道少豐碑,聞說新除好祖奉。
樽前雖闕舊年人,舊事重論迥若新。記得長春為絕唱,依稀難和似陽春。謫仙居處枕湖邊,手種垂楊已系船。勿謂門庭岑寂久,天將巨用理當然。
詐嫌嚼貝磨衣鈍,私帶男錢壓鬢低。不獨邯鄲新嫁女,四枝鬟上插通犀。
詔集高僧館石渠,得陪清論半年馀。太官飯設天廚供,法藏文編貝葉書。柳外香來知仗近,花陰日轉退朝初。告成又復東西別,目送飛云渺碧虛。
細數蘭亭歲月長,當年舊事久凄涼。但欣越女山前雨,暗入羅敷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