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送賴公弼之臨桂
倒盡江頭碧玉卮
醉來旋賦送行詩
蘇湖事業歸能者
臨桂生徒得好師
吾道自知如此重
儒官誰謂果然卑
鄉情正與離情合
況值西風九月時
倒盡江頭碧玉卮
醉來旋賦送行詩
蘇湖事業歸能者
臨桂生徒得好師
吾道自知如此重
儒官誰謂果然卑
鄉情正與離情合
況值西風九月時
在江邊倒盡了玉杯中的美酒,醉意中立刻寫下這首送行詩。蘇湖地區的教育事業交付給有能力的人,臨桂的學子將得到一位好老師。我深知儒家大道如此重要,誰說儒學官員的地位果然卑微?思鄉之情正與離別之情交融,更何況正值九月秋風蕭瑟時。
碧玉卮(zhī):玉制的酒杯,代指美酒。
旋:立即,隨即。
蘇湖事業:指北宋學者胡瑗在蘇州、湖州推行的教育改革,強調經世致用,此處代指教育事業。
儒官:儒學教官,如學官、教授等職位。
西風:秋風,常蘊含蕭瑟、離別之意。
此詩應為作者于金臺(地名,具體所指待考)送友人賴公弼赴臨桂(今廣西桂林)擔任學官時所作。宋代重視儒學教育,學官地位雖非顯要,但作者以‘蘇湖事業’‘吾道’等語,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反映了對友人使命的認可及對儒學的推崇,同時暗含秋日送別的悵然。
全詩以送別為線索,既肯定友人的教育才能(‘得好師’),又借‘蘇湖事業’‘儒官’等詞強調儒學的價值,突破一般送別詩的離愁,賦予其文化意義;末句‘鄉情合離情’與‘西風九月’的秋景,更添情感層次,是一首情與理交融的送別佳作。
龐公舊隱鹿門山,近在襄城漢水間。石洞草荒無路入,夕陽時見鳥飛還。
朝云漠漠雨絲勻,山路清無一點塵。桃李著花溪水滿,斷腸何處故園深。
送君閩海去,把酒意茫然。邑小尤堪治,才高誰為憐。武溪看罨畫,黎嶺入風煙。萬里遲雙舄,何年向日邊。
人心才動老天知,誰道天高人可欺。暗漏屋中神亦格,高明家里鬼常窺。是非有路終須審,禍福無門只自祈。點檢人間興廢事,毫釐應付不差移。
西山相對臥寒齋,耿耿思君不滿懷。比似持云來寄我,何如君自作云來。
梅落經霜霰,云連京國深。金罍列四座,春色豈知心。
皇馳六轡過華陽,晉檜蒼蒼古道場。夜鶴唳風清地肺,曉龍雨護閣天香。三峰恍惚蓬萊境,萬象昭回草木光。青石壇高天咫尺,綠章封事答吾皇。
元化形萬匯,浩浩無時無。云何忠貞氣,大畀先生軀。念昔有殷季,天步移獨夫。淫酗蕩祀典,下民為毒痡。所崇盡奸回,啟遁箕子奴。師保乃去爾,馀敢編其須。炎炎鹿臺火,已兆明珠儒。先生豈不知,蔓草不可圖。顧親叔父尊,以位仍三孤。強諫誠我任,剖心不為愈。自靖暨殺身,要之宗社扶。所以宣父筆,三仁同一途。繄公存亡間,所系重有殊。堂堂柱天手,能摰火德烏。當時戡黎兵,所侵良及膚。周雖彼蒼眷,加翼十亂謨。天其諫少行,終鄙西人居。稱師止觀政,安取商郊車。一朝嘆云亡,宗國隨之墟!丹誠皎白日,馀烈光八區。準爾來代臣,大節知所趨。嗚呼介士嘆,萬萬狂童且。今來二千載,殷周兩榛蕪。巍然一丘土,高與西山俱。清霜九月節,肇祀陪干旟。肅拜列階下,精爽動佩裾。世道有淪喪,一忠千萬諛。商歌振林樾,日下悲風徂。
涪江東岸有云林,巒嶺縈回澗谷深。何事遲留未歸去,強顏猶唱草堂吟。
歷官從宦復何如,冒寵叨榮最有馀。五載濫批黃紙敕,半生曾典紫泥書。安民濟物才無取,報國酬恩志未疏。圣主憂邊心正切,若為端坐自安居。
如燕如龍戶外嘶,行云行雨意悽悽。青蛾永別黃金屋,赤兔新翻碧玉蹄。雖有飛騰空冀北,更無歌舞出樓西。他時紫陌相逢處,望見銀鞍不住啼。
祖席衣冠盡士林,秋風古驛馬骎骎。考功不愧循良傳,遮道還憐父老心。日轂影高三殿曉,霓旌光動五云深。歸時正及梅花放,一路吹香雪滿襟。
家住綠巖下,庭蕪更不芟。新藤垂繚繞,古石豎巉巖。山果獼猴摘,池魚白鷺銜。仙書一兩卷,樹下讀喃喃。
習家池上草萋萋,流水成渠稻作畦。山簡不來游客散,居人猶唱白銅鞮。
碧澗濺濺繞竹林,欲從源水阻幽深。春風想有桃花樹,更有漁舟可訪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