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弟夢錫北游
白首尚求試,知君驅馬遲。
共當身賤日,相視路岐時。
春雁雨迷影,野棠風繞枝。
文章知有數,不敢問歸期。
白首尚求試,知君驅馬遲。
共當身賤日,相視路岐時。
春雁雨迷影,野棠風繞枝。
文章知有數,不敢問歸期。
你已白發蒼蒼仍在求取功名,我知道你騎馬出發的腳步如此遲緩。我們共同處于身份微賤的歲月,在岔路口分別時彼此深情凝望。春雁在細雨中身影朦朧難辨,野棠花被風卷起繞著枝條飛旋。深知文章得失自有定數,不敢詢問你歸鄉的具體時間。
白首:白發,指年老。
求試:指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功名。
路岐:岔路,此處指離別之地。
春雁:春日遷徙的大雁,常象征漂泊或歸期。
文章有數:古人認為文章成敗、命運得失自有定數。
野棠:野生的棠棣花,此處烘托離別氛圍。
此詩約作于中唐時期,詩人與族弟夢錫均處于人生低谷,夢錫雖已年邁仍不得不北上求取功名。詩中通過送別場景,反映了唐代士人科舉求仕的艱辛與漂泊之痛。
全詩緊扣‘送別’主題,前半直寫離別場景與身世同感,后半借景抒情,尾句‘不敢問歸期’以留白手法深化離愁。詩中既有對個人際遇的感慨,也暗含對時代士人命運的觀照,是一首情感真摯、意蘊深遠的送別佳作。
生心無住是南能,落葉歸根掛葛藤。彗業有庵常罵祖,前身休擬德云僧。
粵郡多瀕海,廉州土俗殊。雞豚供野鬼,漁獵在明珠。貿易唐泉布,山川漢版圖。最憐秦火烈,并及海潮枯。
憐君專一壑,猶是俸錢馀。澗水鏘鳴玉,云蘿引曳裾。山都能送酒,木客解窺書。予亦瑤臺客,過逢兩鹿車。
秋深時節雨霏霏,獨坐江樓看雁飛。煙火數家山郭晚,蓬檣幾處野航歸。謀生計畫人皆笑,投老鄉關事已非。聞道淮南新易將,江湖此日亦沾衣。
白石山前云氣深,有時飛起有時沈。太行頂上南回首,千里慈闈隔歲心。
六帝攢宮沒,孤臣撮土留。可憐秦望月,不及富春洲。舊恨啼黃鳥,新悲值素秋。精靈依釣瀨,長與客星游。
豪斟巨炙排九楹,玉盤?醁一再行。秦王高歌趙王瑟,屬車天遠邯鄲城。侍臣沖冠發直指,秦庭虎賁劍鋒倚。咸陽山色如死灰,邯鄲霸氣清于水。引車還避將軍路,蕞爾那能持兩虎。君不見世閒男兒健如虎,一旦焉知不如鼠。
平居江北與江南,矯首相望歲已三。近睹百花開爛漫,遙聞千樹吼毗嵐。白云縹渺連青嶂,明月徘徊印碧潭。一棹扁舟如會面,燃燈清話薜蘿龕。
鎖甲搖華鐵戟寒,韜弓插羽上雕鞍。班超自有封侯骨,世業寧論是史官。
蓮花不在水,分葉簇青山。徑折雖能入,峰迷不可還。取蒲量石長,問竹到溪灣。莫怪淹斜日,明朝恐未閒。
不如歸去,春山云暮。萬木兮參云,蜀天兮何處。人言有翼可歸飛,安用空啼向高樹。
詩情不與歲情闌,春氣猶兼水氣寒。怪我問花終不語,須公走馬更來看。共知浮世悲駒隙,即見平波散芡盤。得一老兵雖可飲,從今取友要須端。
春事無因挽客車,勞勞國計有聲譽。邊臣已謂窮輸轉,圣主猶能薄羨馀。萬室依稀□□□,□□□□見新畬。使君自有生財道,取次□□□□□。
吾道元艱阻,行行驟雨風。迷樓時入望,沈陸爾何從。路已東西誤,源猶左右通。橫流安此處,容待晚霞紅。
初日映殘雪,負暄何處翁。千山尚凝素,萬里見征鴻。我欲蹈東海,好音來遠風。無由生羽翼,相伴出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