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港溪
懸崖一線巉巉路,下有溪聲步步聞。
水勢縈回殊自得,山形轉折太多文。
竹橋晨與白云渡,紙碓高將清口分。
苦竹溪南青百頃,此中或恐有張君。
懸崖一線巉巉路,下有溪聲步步聞。
水勢縈回殊自得,山形轉折太多文。
竹橋晨與白云渡,紙碓高將清口分。
苦竹溪南青百頃,此中或恐有張君。
沿著懸崖上那狹窄險峻如一線般的道路前行,每走一步都能聽到下方溪流的聲響。溪水蜿蜒曲折,仿佛悠然自得;山勢轉折多變,充滿了紋理和美感。清晨,我與白云一同走過竹橋;造紙的水碓高高地將清口分隔開來。苦竹溪南邊是一大片青青的景象,這其中或許住著像張君那樣的高人。
巉巉(chán chán):形容山勢險峻。
縈回:盤旋往復,曲折環繞。
殊自得:很是悠然自得。
多文:富有紋理,這里形容山形變化豐富。
紙碓(duì):舂紙漿的水碓,是古代造紙的工具。
張君:可能是作者所敬仰的一位隱者之類的人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歷山水時,被雙港溪一帶的自然風光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放松的心境,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雙港溪的自然風光,突出其清幽之美。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優美,情感表達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細膩觀察和獨特感悟。
生來長是繞襟裾,不為功名遣讀書。旅食今宵定何處,別時初夏歲云除。
仲冬初日報行期,任爾留連是到時。行說坐思緣有報,當時猶恨報來遲。
少年東抹更西涂,菽水高堂亦望予。今日更無人望我,秪應長是我思渠。
主恩深念嶠南偏,荒邑今能借大賢。
宅倚仁山師是令,城盤瓊島客為仙。
西軍已奏平蠻捷,大將初歸下瀨船。
懷惠移家吾欲去,江州何待宰公錢。
又是重陽近,登高感昔年。
將軍真死難,我輩愧生全。
風雨靈旗壯,星辰碧落懸。
故園何日返,重訪舊林泉。
兄發久已白,弟顏那得紅。
從今喜朝夕,不復恨西東。
耕稼真吾事,詩書是祖風。
扶犁有馀暇,把卷不妨同。
催去。難住。聲聲杜宇。
梨花春雪。杏花春雨,畢竟春歸何處。問春春不語。
可堪又是人離別。愁千結。唱罷陽光疊。
恨匆匆。淚溶溶。郎蹤。屏山十二重。
怪來咄咄自書空,滿眼興亡劫火中。
廢冢銀鳧愁夜月,荒臺金狄泣秋風。
愿留若木棲神鳥,與采靈芝豢臥龍。
莫訝頻年易憔悴,綠章常擬問天公。
瓜州臺畔沸如雷,此地安禪我亦陪。
龍像似盂懸印坐,金銀浮玉引青來。
人頭忽向浪中出,帆影驚翻波底回。
卓賜五州煩寄語,法輪高出海門來。
西望五州呼冶凈,高僧破衲共衾裯。
三山寶剎朝陽供,一水甘泉吸浪收。
客去客來逢九日,尋花尋酒觸虛舟。
老僧夜夜持龍咒,入定何妨云海游。
垂楊過我屋頭青,
門對茅峰遠世情。
贏得行人閑著眼,
卻疑此處即淵明。
平昔勛名步玉除,
碧油幢下見懸車。
定知他日平泉記,
不數當年種樹書。
龍節分江國,仙關閉海篷。
酒船李翰苑,詩筆謝康公。
去驛二千外,專城四十中。
共和嬌似嬰兒,呱呱墜地■■■。
■■■號,重翻覆鼎,便多災祟。
唐末群藩,周衰列國,濫干綱紀。
賴南天一柱,扶輿正氣,詣行在,陳奇計。
直搗幽燕非策,要諸侯、自先攜貳。
連橫合縱,說秦游楚,宣明宗旨。
一炬咸陽,關河失守,江淮無蔽。
看旌旗北向,建瓴高屋,順流而至。
就外論似不爾,如君言亦復佳。
便脫牛刀相贈,待看馬革歸來。
夏木陰清氣候勻,平明鸞仗簇芳塵。
百年禮樂傳宮注,萬國衣冠拱廟陳。
紅芍藥開迎晝永,紫櫻桃熟奉時新。
天街自不容生草,布屑由來枉用辛。
浮云無定蹤,悠悠自來去。
本是空中生,不向空中住。
富貴果何物,得之亦偶遇。
云何擾擾徒,日夕勞念慮。
東陵舊時園,青青草盈路。
寒食清明前,
開門不敢覷。
雖非桃李花,
正是傷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