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從元德弟借到西廊書齋朝夕其間今二年矣戲題作病僧寮且賦三絕 其二
華發蒼顏一病僧,
向來文史頗關情。
只緣世網無由脫,
遂學枯禪度此生。
華發蒼顏一病僧,
向來文史頗關情。
只緣世網無由脫,
遂學枯禪度此生。
頭發花白、容顏蒼老,我就像一個患病的僧人,從前對文章史籍很有感情。只因為無法擺脫世俗的束縛,于是學習枯禪來度過這一生。
華發蒼顏:頭發花白,容顏蒼老。
向來:從前,以往。
文史:文章史籍。
世網: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
枯禪:指老僧,又指佛教徒靜坐參禪,使心定于一境,僅求己身之解脫,不圖廣濟眾生。
作者在西廊書齋生活了兩年,可能在這段時間里,經歷了世事的紛擾,感受到了世俗的壓力,從而產生了想要超脫塵世的想法,于是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渴望擺脫世俗、追求超脫的心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直白的語言抒發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能體現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
皇不助亂,德正厥歸。爰命圣人,起東海垂。長箭大馬,驚雷飛霓。比諸屬國,一之扶義而西。謂我是寧遠冑牛。贖我祖如五羊皮,賜名曰:宜汗納。實用志喜侍從左右,嘗得參預密謀。杏山峨峨,有雨祁祁。嘗此剋日,兩兵交綏。屬有軍事,有所指撝。我祖白馬,被紅駝尼。敵矢指擊,戒騁勿羈。桓桓我祖,按轡示暇。軍中不馳,來往數四。得其要領,帝曰即馬。上聞徐之,日未移晷。神策克敵,轍亂旗靡。軍中自是傳紅衣,將軍辟易其大麾。
鐘聲互起東西寺,
燈火遙分遠近村。
管籥軍都固,飛輪塞上游。
隧穿崇嶺險,花發小桃幽。
古堞雄姿在,前朝戰跡留。
風云邊檄緊,歌舞徹涼州。
書生早計識權臣,事主肝腸越與秦。南渡已隨流水去,空憐祠下吊忠人。
怪爾靖康獻納臣,言和惟恐不同秦。甘心君父雙囚虜,偏殺盡忠報國人。
百年幾醉,只壺中老我,天地無恙。自見乘槎仙客去,愁滿十洲煙痕。滄海塵飛,故國秋澹,夢斷拿云想。江關詞賦,倦懷自恁疏放。
一笑弄月婆娑,長松招鶴,凄厲千山響。臥看青門銷舊轍,世外樵風相況。哀樂中年,登臨殘淚,付與玲瓏唱。西樓橫竹,五湖對酒如掌。
秾春無限好,正云剪春羅,水鋪明鏡。滿目紅芳,記淡煙斜日,江南時景。紅板橋西路,有萬縷、綠楊拖徑。更憐次第風光,巧斗吳娘花勝。
回首夭桃露井。憶檀板銀罌,那時偎并。人在花朝,有嬋娟姿格,玲瓏情性。自后堂分袂,長則是、如酲似病。可惜憔悴蘭成,凄涼家令。
我皇元慎德,夷服自交侵。受命存箕國,持詔去雞林。風煙遼海闊,雨露綠江深。莫使樓船將,功名傳至今。
夷君淪草莽,歸命似窮猿。輟食天朝義,持危明主恩。飲冰將去節,航海望歸軒。職貢周封舊,長令守外藩。
誦君贈遺詩,
吃吃口不倦。
相從曾未款,
取別寧我愿。
竟乖卜鄰約,
遂作摶沙散。
君如不我忘,
我復何所恨。
生小恃游宦,耗粟蠹天庾。
家無一尺田,豈識農田苦。
賜牒領江郡,搴帷課晴雨。
我來四月中,烈日龜坼土。
新秧寸黃萎,渴比嬰失乳。
天不絕吾民,解懸賜甘醹。
桔槔聲漸和,錢镈效微睹。
如何桀桀苗,生此??羽。
捕蝗如捕盜,連鄉整櫜鼓。
惟螟獨陰賊,潛據心自腐。
剔之不可盡,祈佑神所主。
盼到禾豆花,歡若珠璣吐。
一夕起陰霾,彼蒼胡啴怒。
忍令蔀屋豐,坐聽山風蠱。
存者蓋已僅,登場日可數。
夏旱秋轉陰,谷爛芽先弩。
哀哉一粒粟,受此百摧侮。
長官料谷數,還曰十得五。
舟行見炊煙,嗟我民力普。
甌窶祝未央,鳩扈職何補。
三復《伐檀》篇,改空對農圃。
當日宜陽號別都,
奈何韓國特區區。
子房不得宣遺恨,
博浪沙中中副車。
至日陽回近,生辰傍汝居。君親原不負,天意竟何如。
高臥神偏適,無營夢轉稀。依稀時有夢,猶傍彩云飛。
作字應隨興,臨池祇自寬。誰知真懶處,托意在毫端。
過客休題鳳,時人喜畫龍。乾坤知己在,安敢嘆孤蹤。
二石樓高晝不扃,
天門咫尺是殊庭。
丹光五色浮林靄,
云術千盤合海靈。
飛步佩環仙共引,
新宮日月客能銘。
風前幾度璈笙過,
只許緱山白鶴聽。
選吏時無最,
論兵世有書。
風神相門舊,
膽氣將壇初。
地軸塵埃轉,
天航津漢虛。
忠規子孫在,
太史筆何如。
蓬蓬飛絮撩人腸,
鶗鴂聲殘夢一場。
惟有名園依舊好,
青青桃李又成行。
秋風試寒初。一片鄉心點滴閑。滴到湘江多是淚,珊珊。染得無情竹也斑。
百和夜燒殘。喚起征鴻行路難。夢里江南秋尚好,般般。皎月黃花次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