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武侯靖節祠二首
洞中那得臥龍蹤,因石興思蓋世公。當日何人撐國事,洞中正爾臥真龍。
靖節當年更隱憂,欲為諸葛勢難籌。眼中風物皆非舊,惟有黃花共晚秋。
洞中那得臥龍蹤,因石興思蓋世公。當日何人撐國事,洞中正爾臥真龍。
靖節當年更隱憂,欲為諸葛勢難籌。眼中風物皆非舊,惟有黃花共晚秋。
山洞中怎么會有臥龍的蹤跡呢,是因為看到石頭而想起了蓋世的武侯諸葛亮。當年是誰支撐著國家大事呢,這山洞中正臥著真正的賢才。陶淵明當年更有著深深的隱憂,想要像諸葛亮那樣有所作為卻難以實現。眼中的風景都已不是過去的樣子,只有那菊花與晚秋相伴。
臥龍:指諸葛亮,他曾隱居隆中,號臥龍先生。
蓋世公:指諸葛亮,意為他的才能冠絕當世。
靖節:指陶淵明,他謚號靖節先生。
隱憂:潛藏的憂慮。
黃花:指菊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白鹿洞書院有武侯靖節祠,詩人游覽此地,看到相關的祠廟,聯想到諸葛亮和陶淵明兩位歷史人物,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引發詩人對古人的追思和對現實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對諸葛亮和陶淵明的描寫,表達對他們的評價和感慨。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獨特見解。
皇耆其武,于溵于淮。
既巾乃車,環蔡具來。
狡眾昏嚚,甚毒于酲。
狂奔呌呶,以干大刑。
胡服何葳蕤,僊僊登綺墀。
神飆獵紅蕖,龍燭暎金枝。
垂帶覆纖腰,安鈿當嫵眉。
翹袖中繁鼓,傾眸溯華榱。
燕秦有舊曲,淮南多冶詞。
欲見傾城處,君看赴節時。
榜舟南山下,上上不得返。
幽事隨去多,孰能量近遠。
陰沈過連樹,藏昂抵橫坂。
石麤肆磨礪,波惡厭牽挽。
或倚偏岸漁,竟就平洲飯。
點點暮雨飄,梢梢新月偃。
余年懔無幾,休日愴已晚。
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一辭溫室樹,幾見武昌柳。荀謝年何少,韋平望已久。
種松夾石道,紆組臨沙阜。目覽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葉動驚彩翰,波澄見頳首。晉宋齊梁都,千山萬江口。
煙散隋宮出,濤來海門吼。風俗太伯余,衣冠永嘉后。
江長天作限,山固壤無朽。自古稱佳麗,非賢誰奄有。
八元邦族盛,萬石門風厚。天柱揭東溟,文星照北斗。
高亭一騁望,舉酒共為壽。因賦詠懷詩,遠寄同心友。
禁中晨夜直,江左東西偶。將手握兵符,儒腰盤貴綬。
頒條風有自,立事言無茍。農野聞讓耕,軍人不使酒。
用材當構廈,知道寧窺牖。誰謂青云高,鵬飛終背負。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柳枝弱而細,懸樹垂百尺。
左右同來人,金紫貴顯劇。
嬌童為我歌,哀響跨箏笛。
艷姬蹋筵舞,清眸刺劒戟。
心懷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長眇芒,生者困乖隔。
少年真可喜,老大百無益。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
曠誅四紀,其徯汝克。
錫汝斧鉞,其往視師。
師是蔡人,以宥以厘。
晉人目二子,其猶吹一吷。
區區自其下,顧肯掛牙舌。
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
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閑窮年。
枉智思掎摭,糞壤污穢豈有臧。
誠不如兩忘,但以一概量。
山雞臨清鏡,石燕赴遙津。
何如上客會,長袖入華裀。
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曲盡回身處,層波猶注人。
南溪亦清駛,而無檝與舟。
山農驚見之,隨我觀不休。
不惟兒童輩,或有杖白頭。
饋我籠中瓜,勸我此淹留。
我云以病歸,此已頗自由。
幸有用余俸,置居在西疇。
囷倉米谷滿,未有旦夕憂。
上去無得得,下來亦悠悠。
但恐煩里閭,時有緩急投。
愿為同社人,雞豚燕春秋。
度拜稽首,廟于元龜。
既祃既類,于社是宜。
金節煌煌,錫盾雕戈。
犀甲熊旗,威命是荷。
朝蠅不須驅,暮蚊不可拍。
蠅蚊滿八區,可盡與相格。
得時能幾時,與汝恣啖咋。
涼風九月到,掃不見蹤跡。
丘山仰德耀,天路下征騑。
夢喜三刀近,書嫌五載違。
凝情江月落,屬思嶺云飛。
會入司徒府,還邀周掾歸。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
來人望金剎,講席繞香壇。
虎嘯夜林動,鼉鳴秋澗寒。
眾音徒起滅,心在凈中觀。
我有一池水,蒲葦生其間。
蟲魚沸相嚼,日夜不得閑。
我初往觀之,其后益不觀。
觀之亂我意,不如不觀完。
用將濟諸人,舍得業孔顏。
百年詎幾時,君子不可閑。
海天殺氣薄,蠻軍步伍囂。
林紅葉盡變,原黑草初燒。
圍合繁鉦息,禽興大斾搖。
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鷹慮奮迅,驚鹿時跼跳。
瘴云四面起,臘雪半空消。
箭頭余鵠血,鞍傍見雉翹。
日暮還城邑,金笳發麗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