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寺養疴焚香枯坐懷人感舊得三十篇柬錦里同人兼寄都門舊友 其十四
下第劉蕡策,鐘情茍令香。
雨懷宵磊落,花思曉蒼茫。
慧舌調鸚鵡,閑情引鳳皇。
蹋歌歸緩緩,呼出月如霜。
下第劉蕡策,鐘情茍令香。
雨懷宵磊落,花思曉蒼茫。
慧舌調鸚鵡,閑情引鳳皇。
蹋歌歸緩緩,呼出月如霜。
像劉蕡科舉落第卻有良策,似荀彧鐘情散發著香氣。雨夜思緒磊落,晨起賞花情思蒼茫。能如善調鸚鵡般有慧舌,閑情逸致引得鳳凰來。緩緩地踏著歌聲歸來,喚出那如霜的明月。
下第劉蕡策:劉蕡是唐代進士,在科舉考試中因直言時政而落第,但他的策論很有見地。下第,指科舉落第。
鐘情茍令香:茍令即荀彧,相傳他喜歡熏香,所到之處香氣三日不散。
磊落:形容思緒開闊、坦率。
蒼茫:空闊遼遠,此指情思迷茫。
慧舌:指善于言辭。
蹋歌:古代的一種邊唱歌邊跺腳的舞蹈形式。
從標題“養疴焚香枯坐懷人感舊”推測,詩人可能當時正在養病,在寺廟中焚香靜坐,回憶往事、思念友人。結合詩中“下第劉蕡策”,或許詩人也有懷才不遇之感,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古抒懷,通過劉蕡、茍令等典故表達對才士的推崇和自身的感慨。其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世界。
樸山先生天下士,明經著書遺來世。宰相持書獻天子,寵召除官列中秘。結纓彯組青瑣闈,蕭散終懷荷芰衣。明日上書乞身去,萬里碧霄鴻鵠飛。窈窕煙霞護丘壑,共羨知幾返真樂。園田舊繞柴桑居,山水清于富春郭。又百馀歲傳曾孫,束帛徵起官橋門。峨冠正席講周孔,詵詵俊彥羅玙璠。兩賢出處各有道,前后聲華相映好。光遠堂中春不窮,喬木風煙拂晴昊。插架牙簽萬卷存,焚香掃徑無塵喧。階前暖翠看慈竹,歲歲年年蕃子孫。
灘聲滾蛟鼉,層層溯天級。應與銀河通,試探支機石。
十四弦聲猶未斷。星月上、西墻一半。卻手休彈,含情微妒,報道春宵短。銀燭紗籠須早辦。不住地、金蕉催勸。別院人歸,小窗燈靜,自把花枝看。
道士平生林野人,醉中拈出雪峰真。為君療卻煙霞癖,比似青囊藥更神。
可怪忠州與虢州,偶因起廢得茲游。蘇歐諸老亦何德,千古聯芳未肯休。
辟惡新年酒,芬香到敝廬。山頹猶未得,瓶瀉已無馀。席點林花亂,杯含海月虛。思同嵇阮輩,酣暢就壚居。
四十年前路,三千里外心。人生幾兩屐,閒處萬黃金。
水繞丹山晝夜流,此中風景足優游。我來欲盡登臨興,直溯清泠最上頭。
令月辰標午,皇居物效祥。仙蒲九節長,宮樹萬年芳。越簟輕裁玉,齊紈巧縷冰。宮中雖命節,何處有炎蒸。漢家宮掖與天連,桃印金刀瑞氣鮮。朱夏雖稱五之日,皇圖自樂萬斯年。金徒漏永烏猶渴,寶扇風徐雉欲飛。借問人間傳綵縷,何如石上拂仙衣。
盡洗鉛華態,惟馀冰雪姿。和風任披拂,休向笛中吹。
床下別郎何草草,欲送郎行怕兄嫂。自從郎渡合江頭,儂鞋不踏門前道。
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落日馀清陰,高枕東窗下。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借問此何時,涼風懷朔馬。已傷慕歸客,復思離居者。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既乏瑯琊政,方憩洛陽社。
馳驅事戎馬,方略若神授。所將固常選,所當良無負。已獲渾邪歸,復斬居耆首。尚方鑄金印,竟掛誰之肘。
詩多無害。酒面東風吹自在。夜未央兮。不厭相看月作妻。貧添書債。花影補衣成懶派。夢醒猶疑。一片離情耐曉雞。
品軋酴醾架,名疑霧淞花。□將□假借,可但鄙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