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原北門十五里曰橋頭杏花竟十里走馬一游漫成遣興
飄零秦地無歸客,走馬看花紅一色。
十里錦霞燒碧天,如迎如卻似飛仙。
近看不及遠看好,開滿不及開半巧。
凡花大抵盡當然,而杏尤宜如是觀。
櫻桃正綻香盈蒂,欲開不開見花態。
春風得意正佳時,遲來五日看殘枝。
下馬獨吟真解語,茗賞酒賞總無取。
我聞今日曲江邊,一枝不見惟寒煙。
繁華一旦生荊棘,即如才士遭淪沒。
可憐如許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安知我在盛唐日,綵筆不占杏林春。
飄零秦地無歸客,走馬看花紅一色。
十里錦霞燒碧天,如迎如卻似飛仙。
近看不及遠看好,開滿不及開半巧。
凡花大抵盡當然,而杏尤宜如是觀。
櫻桃正綻香盈蒂,欲開不開見花態。
春風得意正佳時,遲來五日看殘枝。
下馬獨吟真解語,茗賞酒賞總無取。
我聞今日曲江邊,一枝不見惟寒煙。
繁華一旦生荊棘,即如才士遭淪沒。
可憐如許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安知我在盛唐日,綵筆不占杏林春。
我漂泊在秦地,如同無家可歸的游子,騎馬奔馳,眼中是一片艷紅的杏花。十里杏花如錦霞般燃燒在藍天之下,它們似在迎接又似在推卻,宛如飛翔的仙子。近看不如遠看美麗,全開不如半開巧妙。大凡花朵大多如此,而杏花更適合這樣欣賞。櫻桃正綻放,香氣盈滿花蒂,那欲開未開的樣子盡顯花態。春風得意正是美好時節,若遲來五日就只能看到殘枝了。我下馬獨自吟詩,真正理解了花的意趣,品茶賞花、飲酒賞花都不足取。我聽說今日曲江邊,一朵杏花也不見,只有寒冷的煙霧。繁華一旦消逝就會長滿荊棘,就像有才學的人遭遇沉淪埋沒。可憐這片杏花林,映照的不是達官貴人,而是我這個山野之人。怎知我若在盛唐時期,不能用彩筆描繪出杏林的春光呢。
秦地:指陜西一帶。
走馬看花: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錦霞:如錦緞般的彩霞,這里形容杏花盛開的景象。
簪裾:代指達官貴人。
野人:指山野之人,作者自指。
綵筆:即彩筆,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飄零秦地無歸客”可推測,詩人當時處于漂泊狀態,可能仕途不順或生活不如意。看到杏花盛開又凋零的景象,聯想到人生的起伏和社會的變遷,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杏花的盛衰表達人生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將自然景象與人生境遇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思考。
壇坫刁蕭亦可憐,瓣香絕續恃公賢。秋窗露結幽蘭氣,絳帳春生碧夢煙。一卷清虛圓寄托,十分騷雅在纏綿。深微未必人咸識,默守心期待有年。
小春新霽快行裝,力病由來拜響塘。寄語華宗賢后裔,先塋宜護不宜傷。
曾為匡廬十日留,今猶化蝶夢江州。憑君五老峰頭問,員外容添此老不。
短幾兀言情自會,一詩才就夜三更。燈青火冷不成夢,殘葉打窗送雨聲。
煙塵滿目。正木落燕山,天寒氣肅。北望居庸疊翠,萬峰云簇。黃金臺上當時月,見幾度、征旗矗矗。冰合滹沱,風寒易水,不堪駐足。笑車馬、少年追逐。嘆慷慨悲歌,古調難續。青史功名,只是一場榮辱。七國英雄俱寂寞,但歲歲、花香草綠。禁苑除夕,揮毫聊和,桂枝舊曲。
花中結子酸連骨,正味森嚴眾苦之。待得和羹渠自會,如今莫管皺雙眉。
天命有晉,穆穆明明。我其夙夜,祗事上靈。常于時假,迄用有成。于薦玄牡,進夕其牲。崇德作樂,神祇是聽。宣文蒸哉,日靖四方。永言保之,夙夜匪康。光天之命,上帝是皇。嘉樂殷薦,靈祚景祥。神祇降假,享福無疆。天祚有晉,其命惟新。受終于魏,奄有兆民。燕及皇天,懷柔百神。不顯遺烈,之德之純。享其玄牡,式用肇禋。神祇來格,福祿是臻。時邁其猶,昊天子之。祜享有晉,兆民戴之。畏天之威,敬授民時。不顯不承,于猶繹思。皇極斯建,庶績咸熙。庶幾列夜,惟晉之祺。宣文惟后,克與彼天。撫寧四海,保有康年。于乎緝熙,肆用靖民。爰立典制,爰修禮紀。作民之極,莫匪資始。克昌厥后,永言保之。
一枝分遣到朱門,未插銅壺已斷魂。龍液麝臍勻百和,清流難洗濁江渾。
貴生講席許登臨,學準條條費苦心。廣坐衣冠忝俗吏,改弦琴瑟發新音。孤寒幾輩無膏火,慷慨何人有橐金?三月春風惆悵甚,滿城桃李未成陰!
幾家茅屋水邊村,花落春潮夕到門。溪上數峰青似染,居人說是武陵原。
勉勉子車,封邑淳于。親炙避席,唯諾趨隅。發微既博,雅道是扶。抑可尚也,不亦美乎。
入眼凡花安足異。呼春鳥略窺人意。偏是紙灰吹不起。棕樹里。暖煙斜日門深閉。一落炎洲身萬里。雨風櫛沐寧非計。剩與老僧溫十地。醒且寐。黃金鑄出滄桑淚。
知己從來少,況當塞雪深。每同開口笑,遂覺緩愁心。長聚亦無事,初離便不禁。如何此寒夜,獨自臥孤岑。
豈為拿云便,絕憐高處寒。科頭宜兀立,落帽且旁觀。危石鶴同嘯,幽芬菊自餐。臨風襟一襝,日外更重巒。
曲廊青瑣午陰遲,一朵紅云擁緝熙。便座詢猷親帝問,近珰承詔引朝儀。小臣曾是鹓鴻舊,夙幸還瞻龍鳳姿。出殿陛郎驚漏下,兩行簾日影參差。二紀身陪獻納班,今朝始得拜金鑾。裊蹄范鑄分天馥,鮫織開奩薦月團。奎壁近沾瑯鈕濕,斗牛直射寶光寒。糜捐雖有平生志,自覺君恩報稱難。曾窺遺制辨中朝,更帖驍游八座貂。空有丹心酬雨露,詎應赤腳踏煙霄。人繇汲汲知堯舜,我豈區區事管蕭。不是鸞臺勤再詔,狂言何以發芻蕘。單軺從此歷湖陰,自愧便蕃圣澤深。贈策不煩秦士嘆,埋輪聊見漢臣心。主憂未解誠知辱,民瘵猶思力不任。表語拳拳懷美報,用中聊以當虞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