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邊禹亭便面畫菊花佛手各一枝
清香莫漫誇仙品,
疏逸何須傲晚風。
想見世尊傳法日,
拈來一笑總成空。
清香莫漫誇仙品,
疏逸何須傲晚風。
想見世尊傳法日,
拈來一笑總成空。
不要一味夸贊菊花的清香是超凡的仙品,也不必憑借疏朗飄逸的姿態傲視晚風。可以想象佛祖傳法之時,拈花一笑間一切都歸于空無。
莫漫:不要隨意、不要一味。
仙品:超凡的品類,這里指菊花。
疏逸:疏朗飄逸,形容菊花姿態。
世尊:佛教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拈來一笑:源自佛教典故“拈花微笑”,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人不解,唯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佛祖便將衣缽傳給了他,象征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的禪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佛教思想有深入感悟的階段,看到邊禹亭所畫的菊花佛手圖,借圖中意象表達自己對佛法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傳達一種超脫世俗、看淡名利的禪意思想。其突出特點是將繪畫意象與佛教典故結合,以小見大。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禪意文學的探索,豐富了此類題材的創作。
橫海樓船大纛旗,漢家楊仆足威儀。豈期東海掣鯨手,翻作南山隱豹姿。
楚國小羅猶亂次,秦人窺趙巳坑師。西師自古推韓范,誰料文章當濟時。
滿眼山河拱上都,乾坤局變古曾無。紫霄竟日天沉醉,碧血中原鬼亂呼。
蒼海茫茫求大劍,朔風浩浩發陰符。湘累幽怨兼身世,澤畔吟成淚欲枯。
李侯知我詩腸枯,為我山中摘云腴。又截滇山一片玉,連云帶水覆我屋。
古壁巃嵷生風雨,山鬼跳叫漁翁語。清泉潺潺流入戶,撱石蒼壁供澄煮。
玉川窮愁大米顛,我欲兼之得公憐。人生適意輕富貴,閉門烹鼎臥看山。
夜半大雪呼鞍馬,臂弓腰箭陰山下。射得雙雕落馬頭,平明歸衙鼓猶打。
邊城九月沙草黃,大斝行酒炙黃羊。一聲哀笛山石裂,喚取羌兒唱伊涼。
戰國盛養士,盡為私恩傾。朱亥里巷人,寧知義與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鄴中城。當時豈知矯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奪鄙軍,褫秦魄,救趙存魏在茲役。不然趙亡魏亦寒,不見梁城終屠磔。
夷門監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俠客。至今屠兒原上草,猶帶當時椎血碧。
丈夫樹立期千載,志事還因造化成。多少英雄學投筆,虎頭無相誤平生。
才俊一門絕輩流,父兄作述自千秋。男兒別有出奇法,手取人間萬戶侯。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秾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控馬攀鞍事打毬,花袍束帶競風流。 盈盈巧學兒男拜,惟喜先贏第一籌。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圣泉。昔日昔時經此地, 看來看去漸成川。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 莫言波上春云少,只為從龍直上天。
茫茫大塊洪爐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臺。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