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王安之少卿六老詩仍見率成七首 其一
六老皤然鬢似霜,縱心年至又非狂。
園池共選何妨勝,樽俎相歡未始忙。
杖屨爛游千載運,衣巾濃惹萬花香。
過從見率添成七,況復秋來亦漸涼。
六老皤然鬢似霜,縱心年至又非狂。
園池共選何妨勝,樽俎相歡未始忙。
杖屨爛游千載運,衣巾濃惹萬花香。
過從見率添成七,況復秋來亦漸涼。
六位老者白發蒼蒼如霜,到了隨心所欲之年卻并不張狂。一同挑選園林池沼游玩,哪里會不好呢;圍坐飲酒歡樂,也從未有過匆忙之感。拄著拐杖盡情暢游,這是千載難逢的好運氣;衣衫頭巾都沾染了濃郁的花香。承蒙邀約我加入成為七老,況且秋天來臨天氣也漸漸涼爽了。
皤然:形容頭發白色。
縱心:隨心所欲。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這里指飲酒作樂。
杖屨:拄杖漫步。
爛游:盡情游玩。
過從:交往。
此詩應是詩人與友人相聚游樂時所作。當時幾位老者年齡漸長,在閑暇時光一同游玩、飲酒作樂,詩人受友人邀約加入,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六老(后成七老)相聚游玩的愜意生活。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生動展現了老者們安享晚年的狀態。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游和生活情趣。
何處問春光,飛上瑤臺矣。密密疏疏幾許情,寫出吟毫底。認取墨痕香,瘦影臨清沚。不是江妃是玉妃,獨占群芳里。
秋晚過幽亭,煙空楚樹青。潮聲歸別浦,天影動疏星。野曠螢流火,霜清鶴墮翎。乘桴如有意,東去即滄溟。
送美城東陌,還車望上陽。觀闕百馀尺,蓉城郁相望。同在天一隅,子今旋舊疆。經子故所居,我馬立徬徨。徬徨亦何為,悵望遠行客。枯桑號天風,時節倏復易。簪紱匪我榮,棄置安所惜。愿為東南風,遂附高翔翮。勁翮無群棲,靈根豈業茜。人生非苦匏,安得常相見。動息各有因,況乃異鄉縣。徘徊岐路側,仰視云中雁。雁征會來歸,君行何日返。驚風飄馳光,歲月忽已晚。登山采白苓,遺我心繾綣。上言制頹齡,下言助餐飯。
東來烽火近何如,藿食先憂廿載馀。見說拊髀頻授鉞,憑公造膝更牽裾。救焚誰是焦頭客,竭澤應憐赭尾魚。愿得還朝復南顧,福星長耀斗牛墟。
煙中玉笛暗飛聲。艇子撐開一道萍。屬玉鵁鶄相向明。倦逢迎。惟有沙鷗不世情。
那知別未經年,情懷懶似三眠柳。豈無膏沐,誰為容悅,任他蓬首。蓮擘心孤,絲抽繭獨,不辭清瘦。縱信托賓鴻,離愁難寄,望斷夕陽煙岫。記得秋庭延佇,笑雙星隔河廝守。墜歡如夢,流光如水,醉人如酒。雪冷千山,霜凋萬木,歲寒今又。愿天涯早早歸來,莫負故園菘韭。
村落齊開百子塘,泉清樹密好尋涼。奈他頭上仍氈毳,一任淋漓汗似漿。
今朝八月十五,天色半陰半雨。幾多門外游人,不睹月圓當戶。也好笑,又堪嗟。爭似西湖寺里一隊古佛,參退歸堂吃茶。
老去工夫在一丘,解驂重使借前籌。憂關王國漫騰口,事為他人常壓頭。蟻穴潰堤猶未計,鮒車涸轍若為謀。恩波況是如天闊,早放棠湖理釣鉤。
是即徹底是,從來脫體先天地。非即徹底非,萬別千差共一機。是也是不著,非也非不及,此時佛祖從何立。曉天霜重泄真機,一顆圓明色非色。妙體全標處,分明只自知。仰之彌高,不隔絲毫。要津把斷,佛祖難逃。鉆之彌堅,真體自然。鳥啼華笑,在碧巖前。瞻之在前,非正非偏。十方坐斷,威鎮大千。忽焉在后,一場漏逗。堪笑云門,藏身北斗。
松溪殘雨濕征衣,小泊村橋叩竹扉。萬里共驚吾尚在,三年偏訝信何稀。棘林雪盡銅駝冷,苜蓿春生鐵馬肥。醉死君家都莫惜,天涯多有未能歸。
薖軸寄間蹤,巖巒快憑眺。素性厭囂塵,林泉若相召。每作蹇驢游,或為秋水釣。逸趣自悠然,情隨意所到。溪云與山色,俱足供詩料。吟罷暮天高,松風吹萬竅。
良友真如膠漆投,相逢不嘆路何修。頻年乞巧應題壁,今夕穿針懶上樓。十姊妹花剛按月,一梧桐葉已先秋。同心遮莫傷遲暮,耿耿銀河西北流。
心地白蓮俱有種,要須功德水方開。因師一語千花現,人各始知來處來。
生綃半幅籠輕霧。愛點筆、秋光暮。如此秋光清且楚。淡煙微雨,白萍紅蓼,認取江南路。遠山曲抱重重樹。樹杪斜陽飛不去。著個耽吟人獨步。一彎溪水,數椽茅屋。家在云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