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師載 其四
古人有成言,歲暮于吾子。
斧揮郢人鼻,琴即鐘期耳。
新詩凌建安,高論到正始。
徒言參隔辰,未負石投水。
古人有成言,歲暮于吾子。
斧揮郢人鼻,琴即鐘期耳。
新詩凌建安,高論到正始。
徒言參隔辰,未負石投水。
古人有這樣的話,在年末時我想起了你。你就像能揮動斧頭削去郢人鼻尖白灰的工匠一樣技藝高超,又像能聽懂伯牙琴音的鐘子期那般知音難得。你的新詩超越了建安時期的風格,高妙的言論能追溯到正始年間。雖說我們如星辰般分隔兩地,但我對你的情誼就像石頭投入水中一樣真切。
成言:既定之言,常言。
歲暮:年末。吾子:對對方的敬愛之稱,一般用于男子之間。
斧揮郢人鼻:出自《莊子·徐無鬼》,郢人鼻尖上沾了一層白粉,匠石用斧子削去而未傷其鼻,后比喻技藝高超。
鐘期耳:鐘期即鐘子期,他能聽懂伯牙的琴音,后用此比喻知音。
建安:東漢獻帝年號,建安時期的詩歌風格慷慨悲涼。
正始:三國魏齊王曹芳年號,正始文學以清峻、遙深為特點。
參隔辰:參和辰是天上的兩顆星,此出彼沒,永不相見,比喻人分離不得相見。
石投水:石頭投入水中,比喻情意真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歲暮”可知可能作于年末。當時詩人與李師載分隔兩地,詩人有感于友人的才華和兩人的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李師載的才華和表達深厚友情。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增強表現力。在文學交流中展現了文人之間相互欣賞、珍視友情的情感,體現了當時文人的文學素養和社交情誼。
歲歲蒸嘗九月期,西風笳鼓萬人悲。山邊走馬神旗閃,父老齊呼太尉來。
甕頭留得菊花春,過了重陽即誕辰。想見閨中為壽酒,只同兒女說歸人。
舞劍鴻門計不成,咸陽歸路楚愁生。子房玉斗空撞碎,柰有陳平四萬金。
萬疊頹云,遮斷了、望中山色。風更雨、禁煙休問,漢家城闕。變雅合同翻別調,危言孰與清君側。正天時、人事兩傷心,悲歌歇。草滋蔓,終難滅。花自墮,如何說。算排憂有酒,沾巾惟血。休向尊前嗟獨醒,何時海上生明月。愿相從、二老峙中流,論完缺。
寶塔何年創,相傳自盛唐。一燈留法界,片月照迷方。山斂浮云盡,風翻貝葉香。無生如可學,吾欲泛慈航。
天津月明啼杜鵑,梁園春色凝寒煙。傷心莫說靖康前,吳山又到繁華年。繁華幾時春已換,千秋萬古合歡扇。銅雀香銷見墨痕,秋去秋來幾思怨。一聲白雁更西風,冠蓋散為煙霧空。百錢襪錦天留在,禍胎要鑒驪山宮。當時夢里金銀闕,百子樓前無六月。瓊枝秀發后庭春,珠簾晴卷天門雪。棹歌一曲白云秋,不覺金人淚暗流。乾坤幾度青城月,扇影無情也解愁。五云回首燕山北,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漫漫冰峨峨,大風起兮奈爾何!
因循身漸老,性懶謁王侯。嘗到新藍尾,翻馀舊歷頭。春來雖可喜,歲去抑何愁。桃板書聯句,三平二滿休。
凄風吹露濕銀床。涼月到西廂。蛩聲未苦,桐陰先瘦,愁與更長。起來沒個人偢采,枕上越思量。眼兒業重,假饒略睡,又且何妨。
柱史來天上,相過坐夜闌。霜威清暫假,月色好同看。晨渡河冰壯,春浮楚澤寬。臺臣綱紀地,送子見才難。
憶昔西陵橋下路,彩舟初試一蓮紅。菱花妝鏡春鷗里,杏子單衫玉笛中。郡國三年烽火入,樓臺萬井劫煙空。江湖何預人間事,沙合重洲不遣通。
碧玉環深,一尊同醉清明后。綠陰晴晝。多少閑花柳。身世虛舟,日月驚跳走。誰豪右。忘懷惟有。拍泛船中酒。
才過揚子渡,便覺氣蕭森。地勢分南北,江流自古今。浪翻塔影動,云擁寺門陰。未慣風波苦,空馀涕淚深。
兩日經行舊戰場,卻來祠下謁堂堂。偷生諸將今何在,萬古英靈獨耿光。
北海寒深雪滿天,邊云漠漠漢云連。將軍不是麒麟種,爭伴羝羊十九年。
九畹風來春晝長,深林馥馥聞幽香。紫蕤數莖葉劍綠,恥與百卉爭妍妝。廣文愛蘭如愛友,繞誦離騷不停口。一朝乘化去弗還,寂寞芳叢委榛莠。過庭有子專城居,生綃貌得真璠玙。修篁奇石相映帶,高潔宛露冰霜馀。罔極情深花自好,名筆何須雪窗老。兒孫愿比謝家郎,白日高堂鎮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