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 其二
微糝晶鹽味更多,
儒酸也備席珍羅。
調羹至竟無他術,
鼎鼐功成一味和。
微糝晶鹽味更多,
儒酸也備席珍羅。
調羹至竟無他術,
鼎鼐功成一味和。
梅子上微微灑著精鹽,味道更加豐富了,這帶著文人般酸澀的梅子也被擺上珍貴的宴席。說到底,用梅子來調味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在鼎鼐中烹飪時讓各種味道相互融合。
糝(sǎn):散布、散落,這里指灑鹽。
儒酸:文人的酸氣,這里形容梅子的酸澀。
席珍:宴席上的珍品。
調羹:調味,這里指烹飪。
鼎鼐(nài):古代烹飪的器具,也象征國家政權,這里指烹飪。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詞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品嘗到用梅子調味的美食后有感而發,或是借梅子的調味之法來表達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等方面需和諧融合的道理。
這首詩主旨是借梅子調味強調“和”的重要性。突出特點是以小見大,從生活小事中蘊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和思考。
渥洼奇骨本難求,況是豪家重紫騮。
膘大宜懸銀壓銙。力渾欺卻玉銜頭。
生獰弄影風隨起,躞蹀沖塵汗滿溝。
若遇丈夫皆調御,任從騎取覓封侯。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
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樹迷。
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
河上微風來,關頭樹初濕。
今朝關城吏,又見孤客入。
上國誰與期,西來徒自急。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自從江樹秋,日日上江樓。
夢見離珠浦,書來在桂州。
不同魚比目,終恨水分流。
久不開明鏡,多應是白頭。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
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
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朱顏與綠楊,并在別離期。
樓上春風過,風前楊柳歌。枝疏緣別苦,曲怨為年多。
花驚燕地雪,葉映楚池波。誰堪別離此,征戍在交河。
銀鞍白鼻?,綠地障泥錦。
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且就胡姬飲。
十年通大漠,萬里出長平。
寒日生戈劍,陰云搖旆旌。
饑烏啼舊壘,疲馬戀空城。
辛苦皋蘭北,胡霜損漢兵。
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飛。
日日出門望,家家行客歸。
無因見邊使,空待寄寒衣。
獨閉青樓暮,煙深鳥雀稀。
關山月,
營開道白前軍發。
凍輪當磧光悠悠,
太子池南樓百尺,
八窗新樹疏簾隔。
黃金鋪首畫鉤陳,
早雁聲鳴細波起,
映花鹵簿龍飛回。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東城攀柳葉,柳葉低著草。少壯莫輕年,輕年有人老。
柳發遍川崗,登高堪斷腸。雨煙輕漠漠,何樹近君鄉。
贈君折楊柳,顏色豈能久。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
新柳送君行,古柳傷君情。突兀臨荒渡,婆娑出舊營。
隋家兩岸盡,陶宅五株平。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鳥聲。
長安甲第高入云,誰家居住霍將軍。
日晚朝回擁賓從,
莫言貧賤即可欺,人生富貴自有時。
一朝天子賜顏色,
浮云何權奇,絕足勢未知。
長嘶青海風,躞蹀振云絲。
由來渥洼種,本是蒼龍兒。
穆滿不再活,無人昆閬騎。
君識躍嶠怯,寧勞耀金羈。
青芻與白水,空笑駑駘肥。
伯樂儻一見,應驚耳長垂。
當思八荒外,逐日向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