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邑東樓歌
登高佳節上高樓,步步高登樓上頭。
萬里云霄通眼望,四方風氣一腔收。
天連海國偏多景,人趁時光好豁游。
矗矗新城增偉觀,溶溶秋水映林邱。
愿得天高卑也聽,為我馀黎蘇百病。
愿得山高泉也流,為我農時慶有收。
堂高惟愿清風爽,紅塵不到通清賞。
城高惟愿國威張,滄海鯨波永不揚。
振步登樓萬古豪,從此皋夔相接跡,鳳池之上樂陶陶。
登高佳節上高樓,步步高登樓上頭。
萬里云霄通眼望,四方風氣一腔收。
天連海國偏多景,人趁時光好豁游。
矗矗新城增偉觀,溶溶秋水映林邱。
愿得天高卑也聽,為我馀黎蘇百病。
愿得山高泉也流,為我農時慶有收。
堂高惟愿清風爽,紅塵不到通清賞。
城高惟愿國威張,滄海鯨波永不揚。
振步登樓萬古豪,從此皋夔相接跡,鳳池之上樂陶陶。
在登高的節日里登上高樓,一步步攀登到樓頂。萬里云霄盡收眼底,四方風物皆入胸懷。天空連接海國景色更勝,人們趁著好時光暢快游覽。高聳的新城增添壯麗景觀,流動的秋水映照林丘。希望上天垂聽,讓百姓擺脫疾病;希望山泉長流,讓農作豐收。愿高堂清風涼爽,遠離世俗紛擾;愿城墻高聳彰顯國威,大海不再有波濤。登樓步伐豪邁,從此賢臣相繼,在朝廷中安樂。
豁游:暢快地游覽。
矗矗:高聳、直立的樣子。
溶溶:水流動的樣子,此處形容秋水平緩。
馀黎:指百姓,黎民。
皋夔(gāo kuí):傳說中舜的賢臣皋陶(掌刑獄)和夔(掌禮樂),代指賢能的大臣。
鳳池:即鳳凰池,代指朝廷中樞機構。
此詩應為作者于傳統登高佳節(如重陽節)登邑東樓時所作。詩中“矗矗新城”或指當時新修建的城防或民居,結合“為我馀黎蘇百病”“愿得山高泉也流”等句,推測作者可能為地方官員,借登樓觀景之機,觸景生情,表達對民生的關切與治世的理想。
全詩以登樓為線索,由觀景入題,繼以鋪陳秋景與新城氣象,后轉寫對民生、家國的美好愿望,最終以“萬古豪”收束,展現胸懷天下的格局。詩風豪邁質樸,將個人情懷與家國情懷融合,是一首兼具寫景與言志的抒情佳作。
用酒驅愁如伐國,敵雖摧破吾亦病。狂呼起舞先自困,閉戶垂帷真廟勝。今朝屏事臥湖邊,不但心空兼耳靜。自燒沉水瀹紫筍,聊遣森嚴配堅正。追思昨日乃可笑,倚醉題詩恣豪橫。逝從屈子學獨醒,免使曹公怪中圣。
臘雪馀香徑,朝暉上綺甍。翠生蘭蕙色,和入管弦聲。
難逢千日酒,且煮六班茶。怕引游蜂至,不栽香色花。
晴佳雨亦宜,云黑又催詩。靜處景俱勝,閒中趣自知。攀條隨客嗅,卷葉看兒吹。世事只如此,吾今何所為。
拚命來經蠱毒家,不嘗滴水喪生涯。尚馀窮相一雙手,要向諸方癢處爬。
偶逢故鄉人,寄書故鄉去。妾家在橫塘,門前兩株樹。
看瘦黃花,吟凋紅葉。雁行聯序深秋節。未能談盡五年心,無端又作銷魂別。越水蒼茫,吳山青疊。相思兩地情難遏。扁舟今夜泊江干,一聲漁笛和愁咽。
咫尺湖山望窅綿。了知叔夜骨非仙。清游緣分信關天。醫技早窮蘇老病,書淫還靳送殘年。君看世法那為全。
懨懨別酒黃昏醒。步繞西池波似鏡。弄青梅子雨添酸,辭蒂櫻桃風刬凈。蟾華還照深深徑。惱亂歸期歸未定。夢沈雙蕊蠟鐙紅,寒重半床羅被剩。
草螢本質昔已枯,化身今比明月珠。飛君華堂綴交疏,何況賤妾不肖軀。能歌巧笑工步趨,長眉的皪承清矑。不敢自許眾道殊,幸離下土升階除。云房別館如天居,奉君顏色今夕初。秣君駟馬豆以芻,醉君吏士人石醹。愿因微風達區區,晝長夜促樂斯須。
昨日沈溟過暮雨,新晴已約俊游侶。沿路菊英帶霜寒,入山樵子隔煙語。犖確高亞褰衣行,自愛硁然曳屐聲。登峰坐憩小盤石,一雁長空點秋碧。
東氣散廣陌,北杓栒青陬。美人惜春陽,鳴鏕事遨游。遨游覽萬物,紆遲駐道周。京邑藹九衢,合沓喧輪騶。黃鳥集于林,碧草生御溝。御溝多垂楊,芳樹夾朱樓。卑崇冒休澤,郁哉帝王州。朝游東市陌,暮出北城衢。夕林何嵚岑,華月耀西隅。宵征溯皇垣,回策遵玄湖。春冰日以薄,鳧雁聚喧呼。逶迤浦溆貫,金剎據中區。前有三石梁,宛若垂虹紆。卻顧云中觀,翳翳蔽松榆。
重錦褰妝幕,輕羅換舞衣。釵頭雙燕子,先向社前飛。
君家瀕海習風濤,涉險歸來氣亦豪。天許鴻文傳域外,驚魂才定亟拈毫。
丹頂元裳雪作衣,千年華表尚懷歸。塵寰眾鳥新相伴,閬苑群仙舊所依。自稟天真還任性,誰知高尚獨忘機。樊籠久困沖霄翼,何日凌空一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