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曲三首 其二
蠶成桑葉空,門前青績長。
一半織郎衣,一半結魚網。
賣絲家復貧,哭解紅羅襦。
將絲貫妾淚,可得作明珠。
蠶成桑葉空,門前青績長。
一半織郎衣,一半結魚網。
賣絲家復貧,哭解紅羅襦。
將絲貫妾淚,可得作明珠。
蠶已結成繭,桑葉也采光了,門前青色的麻長得正旺。織出的布一半用來做丈夫的衣服,一半用來結魚網。賣完蠶絲后家里又陷入貧困,傷心哭泣著解開紅色綾羅短衣。要是能把蠶絲串起我的眼淚,或許能做成明珠。
青績:青色的麻。
織郎衣:為丈夫織布做衣。
紅羅襦:紅色綾羅做的短衣。
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社會中普通勞動人民生活困苦的時期。當時社會經濟可能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勞動人民辛勤勞作,但受到剝削和壓迫,生活難以改善。詩人目睹勞動婦女的悲慘遭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生活場景和細節描寫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民生疾苦的關注,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意義。
越女顏如玉,和歌行晚風。舉頭乍相識,棹入蓮葉中。
千金駿骨。仗下思奇特。露鬣風鬃勞畫筆。一顧還傾冀北。少年馳步長安。驕嘶柳外花邊。今日沙場閑放,夕陽秋草連天。
春意方回臘,梅花又滿枝。自憐為客久,頗恨得君遲。涉世身猶爾,攻愁酒若為。人生俱昨夢,消遣可無詩。短策何由去,長須喚不來。詩今如此少,門欲為誰開。凈幾塵飛盡,寒窗雪自堆。無人伴牢落,燈火送殘杯。
薰蕕漫爾勞分器,涇渭原來只一流。會得老聃玄妙處,不妨呼馬又呼牛。
流光一飛電,夙志良堪羞。末契何所托,塵編日遮眸。窗得竹林幽,亭有荷池勝。淺薄諒何為,于焉托馀命。
登樓春色望漫漫,紫氣朱崖萬里寬。家遠最憐三載別,官閒仍擁一氈寒。黎蠻島外章縫地,桃李叢中苜蓿盤。風韻竹林俱正好,一枝吾愧謝家蘭。
弱柳低花俱有意,淺沙深竹總無塵。從今不恨交游絕,還倚東風作主人。
今歲元宵,禁晴架雨,裝陰做靄。嫦娥何處,盼斷一天冰彩。遍春城、街泥未消,蕙花梅萼徒瀟灑。算六街寂靜,火蛾罷鬧,紫姑停賽。窗外。閒愁大。笑冷淡光陰,歲華虛賣。愔愔坊曲,殘雪懨懨還在。記當初、小市夜橋,月明笑語春如海。嘆如今、只有東風,乍小吹燈帶。
愁看幕府夕陽邊,那更雞籠在目前。跋扈飛揚只如此,登臨那得不酸然。
醉眼初回,驀然青到簾鉤外。困煙梳月未成妝,猶是纖腰在。愁認臨風舊態。幾多時、芳華又改。晴漪淺鏡,簇雪東欄,消他無賴。容易清明,陌頭佳約應難再。夜來一笛正關人,不為重門礙。消息天涯枉待。夢魂牽、迢迢翠海。此時心事,欲說還休,空持羅帶。
六朝翻譯傳來妙,到頭未悟當時竅。須信枝頭老鳳凰,春來翻作黃鶯叫。
疊巘收云拂眼明,久依香社豁高情。主人心似秋池水,一日看來一日清。
晉至昌明祚已終,讖文猶有兩昏童。桓玄偷得宮中璽,卻屬新河伐荻翁。
山頭草。歡少四面風。趨使儂顛倒。
張君訊有南行計,王子書來勸北廑。畢竟一身同越鳥,三年能了故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