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甫察院出示送劉德修都運殿院詩并德修和章人事好乖置之勿復道也第一見傾蓋如平昔而萬里遠別又不能一面得非皆有不偶然者存乎勉強繼韻一寫胸中磊塊而結戀之懷又有詩所不能盡者 其二
彈劾生風筆有神,天教末路得相親。
從來名下無虛士,今見朝端第一人。
銷印不知誰發難,投珠那得謂無因。
何妨弭節潼江上,我亦歸歟伴隱淪。
彈劾生風筆有神,天教末路得相親。
從來名下無虛士,今見朝端第一人。
銷印不知誰發難,投珠那得謂無因。
何妨弭節潼江上,我亦歸歟伴隱淪。
你彈劾權貴時筆下生風且如有神助,上天安排我們在晚年得以親近。向來有盛名之人不會徒有虛名,如今我見到了你這位朝廷中的頂尖人物。不知是誰發起銷毀印信之事,拋投珍珠怎能說沒有緣由。你何妨在潼江上稍作停留,我也打算歸隱,與你一同隱居。
彈劾生風:指彈劾時氣勢凌厲,有威嚴。
末路:晚年。
名下無虛士:指有盛名的人必有實學或真本事。
朝端:朝廷。
銷印:此處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背景,可能是涉及政治上的某種舉措。
投珠:比喻有緣由的行為。
弭節:停車,這里指停留。
隱淪:隱居之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明確。從詩題可知與林正甫、劉德修相關,可能當時劉德修在朝廷有彈劾權貴等行為,引起了詩人的關注。詩人可能在政治上有一定感慨,萌生歸隱之意,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劉德修的才能和正直,對當時的政治情況有所感慨,并表達了自己歸隱的想法。詩中對友人的贊美直白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氛圍和詩人的心境。
坐倦秋樹根,攝衣步前丘。
橫河澹如練,破月西南流。
獨持一尊酒,悠然發清謳。
俯仰無不足,吾生焉所求。
仙林路細出山腰,靈谷峰高入紫霄。
立石借為題字壁,倒松因作度溪橋。
雨花濕地人歸晚,煙草迷川馬去遙。
記得玄都種桃處,黯然分袂各魂銷。
驅車出東門,客問將何之。
遺我黃鵠羽,舉我栗木枝。
勿謂一羽輕,橫翔以相期。
勿訝一木微,謹畏堪自持。
一拜感客意,再拜領客辭。
何以報知己,奉之千歲龜。
門無轍跡草偏青,屋帶秋山意轉清。
打夢易驚棋雹響,載愁不去酒船輕。
幸無簾幕妨云影,尚欠芭蕉贈雨聲。
欲送星鸞過橋去,夜深河漢未分明。
可憐黃觳??,役役秋畦耕。
既以謀我飯,又復謀我羹。
早暮一束芻,所報良亦輕。
飽食輒自媿,悠悠念吾生。
雪影蕭蕭帶晚霞,胭脂灼灼傍鉛華。
孤山夜合連枝木,一樹春分二色花。
牛繼馬來幾換骨,鶴乘鸞去忽通家。
向來逋老題詩處,曾有紅裙拂碧紗。
渺渺臯蘭遠路漸,靈龜何必為余占。
還家早似千年鶴,乖世元無六月蟾。
元叟為官猶號漫,陶翁未仕已名潛。
吳人終未諳羊酪,剛道莼羹似蜜甜。
今日一何好,花下醉狼藉。
醉中有奇事,夢見生八翼。
浩蕩排虛空,靈君好顏色。
朱衣持大篆,授我醉鄉伯。
頓首玉墀下,臣璆才蟣虱。
封此抑何功,請陳愚頑臆。
臣家京口東,門前大江碧。
臣愿駕長風,吹作酒萬石。
萬象各千鐘,拍拍大庭國。
推枕在山中,紙衾霜曉月。
族處污池底,氣張新雨余。
交交還閣閣,疾疾更徐徐。
別制鼓吹曲,自吟蝌蚪書。
道人喧寂等,欹枕到華胥。
居止次城邑,性本愛丘山。
曲肱豈易沖,靈府長獨閑。
秋菊有佳色,綠酒開芳顏。
羲農去我久,千里乃相關。
遙遙望白云,高操非所攀。
愿言躡輕風,八表須臾還。
伽梨點破長蘿綠,瓣香問信黃梅熟。
筇云笠雪霜色寒,法宇歸來詩滿腹。
春風破曉來打門,行矣廬山與天竺。
天空云遠意未盡,卻上天臺恣游目。
吾聞天臺石橋滑如竹,千僧萬僧畏涉足。
請師了此一大事,一洗世間凡眼肉。
浮杯試罷海風高,歸就梅花結吟屋。
張良大父父,相韓五世君。報仇誤一擊,佐命籌三軍。
滅秦復誅項,興漢稱元勛。始終心為韓,義烈千載聞。
吾家世臣宋,紱冕興如云。于今雖為庶,義不忘宋恩。
國亡幸免死,忍復干祿云。恥為膚敏士,寧作殷頑民。
芒鞵初就道,慷慨不辭難。
滾滾長江盡,蕭蕭易水寒。
風霜欺漢節,塵土上南冠。
無復加餐飯,旁人掬淚看。
多年不訪鳳山春,清賞歸時肯見分。
伏虎移來湖上石,瑞龍飛下海南云。
眼根磊落祛塵翳,鼻觀清虛發妙聞。
坐對翛然誰與語,綠陰蝴蝶自成群。
云路不可梯,天河不可航。
人間心不足,意外事難量。
瑤水宴周穆,月宮游明皇。
干戈驚駿足,鼙鼓駭霓裳。
豈不窮歡樂,那知成禍殃。
神仙竟何益,撫卷空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