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二首
不得秦中信,今傳關內兵。饑荒失撫御,盜賊遂縱橫。渭北何由定,商南豈可行。不知今日將,誰是漢長城。
濁寇金州入,胡兵鐵騎連。風塵迷故國,消息斷殘年。劍月明三輔,烽云散八川。西征推總制,勿使圣心懸。
不得秦中信,今傳關內兵。饑荒失撫御,盜賊遂縱橫。渭北何由定,商南豈可行。不知今日將,誰是漢長城。
濁寇金州入,胡兵鐵騎連。風塵迷故國,消息斷殘年。劍月明三輔,烽云散八川。西征推總制,勿使圣心懸。
收不到關中的消息,如今傳來關內有戰事。饑荒之年缺乏安撫治理,盜賊于是橫行無忌。渭北地區怎么才能平定,商南一帶哪里還能通行。不知道如今的將領,誰能成為像漢朝那樣保衛邊疆的長城。叛軍從金州進犯,胡人的騎兵相互連接。戰亂的風塵遮蔽了故鄉,到年末也斷了消息。劍上的月光照亮三輔之地,烽火的云煙消散在八川。西征要推舉得力的統帥,不要讓圣上為此憂心。
秦中:指關中地區。
撫御:安撫治理。
縱橫:橫行無忌。
三輔:漢景帝、漢武帝時將京畿官內史轄區分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個相當于郡的政區,因所轄皆京畿之地,故合稱“三輔”,后泛稱京城附近地區。
八川:指關中地區的涇、渭、灞、浐、灃、滈、潦、潏八條河流。
總制:統帥。
此詩創作時間應處于社會動蕩、戰亂頻繁時期,可能是明朝末年,當時農民起義頻發,邊疆也有外敵侵擾,社會經濟遭到破壞,百姓生活困苦,朝廷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局勢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關中地區的戰亂局勢,突出局勢的危急和朝廷平叛的艱難。其特點是寫實性強,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可作為研究當時社會狀況和文人心態的資料。
懸崖怪石水潺潺,宜有神龍隱此間。 窮勝不妨穿險洞,尋春那止看群山。 攀龍行即天邊去,躍馬聊同野外還。 好景良辰適相會,一尊且共水云閑。
一天風月近中秋,凝望家山不阻修。 漫浪疏林人已倦,心期猶與素光謀。
羈旅閱世紛,坐念百憂集。 共子時劇談,滿懷冰雪潔。 儀型誰有常,梅花靜玉立。 何用對忘憂,歲寒端有益。
深林擁蒼翠,絕巘頃陂陀。 便欲褰裳去,乘風逸興多。
山中之樂屬高人,風月無邊取次吟。 但使胸中飽丘壑,莫將片點著埃塵。
危陟山椒下碧灣,籃輿竟日劇千盤。 傷心四起經行舊,那復當年彩袖班。
金仙曾此棲,必有奇勝處。 我初入山口,意向三峰注。 還時氣蕭颯,只可亭中住。 神凝目力聚,并上峰頭去。 流云忽相知,油然滿峰樹。
百丈崖懸立,一泓流綠漪。 品題無好語,摹寫冷泉詩。
鼻祖舊游地,留得老桂香。 有能培植之,此香傳諸郎。
長波淼淼七百里,蒹葭颯颯西風起。 玉輪輾出琉璃宮,碧落空明無表裹。 幾峰森列青崔嵬,不知人世皆塵埃。 夜深絲筆遞清響,疑是楚王曾歸來。
結社當年號白蓮,師心應欲繼前賢。 有時中夜初回定,清磬一聲秋月圓。
溪岑縈繞紅塵外,殿閣欹危翠靄間。 我見老僧無一事,老僧更羨白云閒。
山椒亭榭適徘徊,病膜煩襟斗頓開。 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洗除塵垢訪名藍,不得相逢益自慚。 松桂陰森香火冷,亂云空鎖白蓮庵。
花開蝶滿枝,花落蝶還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