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豐湖亦名西湖二首 其二
三處西湖一色秋,
錢塘潁水更羅浮。
東坡元是西湖長,
不到羅浮便得休。
三處西湖一色秋,
錢塘潁水更羅浮。
東坡元是西湖長,
不到羅浮便得休。
杭州西湖、潁州西湖和惠州西湖三處的秋天景色如出一轍,它們分別是錢塘的西湖、潁水畔的西湖和羅浮山下的惠州西湖。蘇軾本就是西湖的主宰,要是沒到過羅浮山下的惠州西湖,那可不算圓滿。
三處西湖:指杭州西湖、潁州西湖、惠州西湖。
錢塘:指杭州,杭州有錢塘江,這里代指杭州西湖。
潁水:潁州(今安徽阜陽)有潁水,潁州西湖在潁水畔。
羅浮:羅浮山在廣東惠州,這里代指惠州西湖。
東坡:蘇軾號東坡居士。
西湖長:西湖的主宰者,蘇軾曾治理過杭州西湖、潁州西湖。
蘇軾一生與三處西湖結緣,曾在杭州、潁州任職時治理過當地西湖。他被貶至惠州后,惠州也有西湖。此詩應是后人有感于蘇軾與這三處西湖的淵源而創作,具體創作時間和作者心境難以確切知曉,但能看出對蘇軾與西湖關系的關注和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蘇軾與三處西湖的緣分,突出惠州西湖在蘇軾人生經歷中的重要地位。其特點是將不同地方的西湖聯系起來,富有創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人們對蘇軾及其相關文化的喜愛和傳承。
黃蛤沈香浦,綠犀惶恐灘。山郡荔枝葉,驛樓鷓鴣斑。
郁孤臺高一去,瓊島水闊難還。金齒細屐花間,茜雪灑紅蠻。
黎女雙袖淚,梅嶠百重關。檳榔椰子,枉勞贈自珠官。
悵花田草滿,海天月出,小籠失卻金尾鷴。
天寒萬木盡悲秋,
誰殿群芳斗未休?
寄與黃花應努力,
須知搖落有黃州。
不匆匆處也匆匆,殘臘迎春又送窮。
雙眼老看狂世態,一官終坐冷家風。
冰壺天蘸詩壇外,玉燭陽回宦海中。
閑把曲生傾數斗,肯教憔悴到顏容。
引蔓閒花欲透云,
托身下倚老松身。
東閣無人何遜查,揚州夢覺事全非。
爭禁蠟屐尋芳訊,獨對寒祠吊落暉。
南北有技分冷暖,江山無地著芳菲。
可憐月冷春深夜,一片香魂何處歸。
鴉亂斜陽,林吹寒賴,極目秋滿燕關。惆悵無端別緒,又送兄還。去逐平沙孤雁影,何堪城闕菊花天。君恩重,賜沐清時,風攜兩袖歸田。
離筵。樽酒外,驪唱里,白云遮斷家山。憶昔驚濤駭浪,共與回旋。喜看新結漁樵侶,愧余猶滯鷺鹓班。頻回首,閑盡故園叢桂,并隱何年。
雪苑才人,相門遺笏,海內大宋爭傳。猶憶當年宿衛,衣馬翩翩。壯歲詩書頻折節,英游把臂滿詞壇。揮毫處,擊缽高吟,題殘十樣蠻箋。
長安。投縞苧,爭簟扇,一時驅駕群賢。善病圍寬沈約,渴類文園。晴窗填就花間句,綠樽鑒定米家船。楓香好,讀罷輕風祛暑,小閣泠然。
羨君為宰處,彷佛昔河陽。
簾對白云嶺,琴鳴珠海傍。
春城桃柳媚,秋郭稻粳香。
滿目含哺者,真同帝力忘。
溫哉令日,爰豫爰游。
興言命駕,寄歡回流。
柴扉寂寞枕江開,久擬逃名學老萊。
白發經秋看更短,衰顏得酒怪能回。
為臺欲待生新月,掃徑仍教護舊苔。
老覺耽詩終漫興,故人才或似鄒枚。
天皇樓船百尺馀,
波神送喜涌蜚魚。
省方問俗勤王政,
白叟黃童捧帝輿。
病見春山四打圍,茅檐華發只暉暉。
不愁書冊無人語,強把杉枝為客揮。
意在未妨身更遠,林疏自是月先歸。
百年人物如公少,試問何緣道則肥。
光景不留人易老,
恨無羽翼出塵埃。
世間那有飛升藥,
且傍汀洲采菊來。
淋漓滿腹藏春雨,突兀半拳生曉云。
草香花落后,云黑雨來時。
寂寂寒鴉欲暝天,就中人物定誰賢。
繽紛落木行俱盡,憔悴殘秋強自妍。
一葉枯榮視天下,滿樓風雨憶江邊。
吟詩且遣平生志,兩地披圖共惘然。
小飏夜笛風,碎珠十斛。歌絲裊、檻花輕簌。此何曲。翠陰陰、尋去如塵,想處疑煙,一庭幽瀑,滿場哀玉。
逗紗曲。漸循聲細認,是邯鄲曲。年時景、暗中潛觸。瘦蛾蹙。悵零簫剩管,耳邊又續。算來人世,偏有黃粱難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