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侍讀常尚書絕句六首 其二
季唐兵柄由中尉,
先漢銅山賜弄臣。
不是銀臺批敕手,
北司將謂國無人。
季唐兵柄由中尉,
先漢銅山賜弄臣。
不是銀臺批敕手,
北司將謂國無人。
晚唐時期兵權掌握在中尉手中,西漢時銅山賞賜給弄臣。若不是您這樣能在銀臺批改詔書的人,北司宦官會以為國家沒有人才了。
季唐:晚唐。
中尉:晚唐時神策軍設護軍中尉,由宦官擔任,掌握禁軍大權。
先漢:西漢。
銅山:漢文帝曾賜寵臣鄧通銅山,許其鑄錢。
弄臣:帝王所親近狎玩之臣。
銀臺:唐宋時掌管接受天下奏狀案牘的機構,此處代指能參與重要政務決策的官員。
批敕手:指能批改詔書的人,有匡正朝政之意。
北司:唐代皇宮北面的宮署,是宦官的辦公場所,代指宦官勢力。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可能處于宦官勢力猖獗、干預朝政的時期,詩人看到常尚書有能力制衡宦官,便創作此詩表達對他的肯定和對朝政的憂慮。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人才對制衡宦官專權、穩定朝政的重要性。其特點是借古喻今,針砭時弊。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和文人對朝政的關注。
筆跡因難泯,
詞華詎可磨。
二賢名不朽,
千古著山阿。
丹嶂何年剖,懸流萬仞溪。
峰晴留古雪,石怒抱寒霓。
小徑攀藤滑,危亭俯樹低。
天臺差共擬,翹首石城西。
擘鸞釵,寒麝炷,說也甚情緒。
雙槳萍香,又到斷腸處。
可堪花外潮生,柳邊月落,驀記起、別時言語。
恨千縷,好與倩個念鶯,殷勤替探取。
料得妝臺,長是翠眉聚。
問他一抹高城,攔將人住,可攔得、夢魂來去。
五馬明朝發,重陽昨日過。
看萸留雁侶,載筆綴驪歌。
郡僻饒山水,詩成付薜蘿。
憑君問歐冶,龍氣近如何。
天下幾人能具眼,
世間萬事可忘言。
猶將筆墨瀾翻說,
多笑先生不憚煩。
一水劃西東,邊關百里中。
荒原衰草白,野火晚山紅。
寒夜霜侵幕,遙天月掛弓。
叆江明日渡,擊楫倚長風。
莽蒼江山百戰昏,興亡何只兩東門。
梁家偪泰那須惜,高氏崎嶇未足論。
獨許蘭成沿宋宅,思招子美合湘魂。
前朝相國猶人杰,目極艱難感激存。
郁巫閭莽莽,鐘王氣,定幽燕。看萬國衣冠,六宮粉黛,歌舞朝天。
無端,禍興燕啄,竟河山,大好誤垂簾。鼙鼓驚殘綺夢,胭脂染作烽煙。
長安,剩粉拾釵鈿,遺事說開元。似杜陵幽抑,潁川旖旎,花蕊纏綿。
誰憐,北來庾信,有飄零、前代舊言官。不見白頭宮女,落花又遇龜年。
東南有高山,寂寂山之麓。上有雨露滋,下無往來躅。
芳蘭宛自生,惠風揚其馥。采之貽美人,可以充佩服。
豈無園中葩,懿此出幽谷。
名都富游冶,大道臨青樓。燁燁彼姝子,奇質無與儔。
顧盼溢光媚,歌曲和且柔。
東家有貧女,不飾翠與球。觕衣蔽韶質,深閨閒春秋。
寄言游冶子,寧知彼所求。
不見含愁見耐驚,一波才息一波生。
王郎已占癡頑福,石尉偏多恚怒聲。
轉為情深招分淺,自蒙恩重覺身輕。
明眸兩剪如秦鏡,那用箋書表至誠。
白鳥明邊秋思遠,
逢人未話齒先寒。
他年祖室爭頭角,
云外歸來略借看。
腥穢通身不自知,更來漁市討便宜。
就中活底無多子,提向風前賣與誰。
籃內魚,衣中珠。
見買見賣,少實多虛。
峭香不許鬧蜂聞。未來春。記得相逢如夢、作梨云。浪吟千樹身。
此時一點見花真。掩孤顰。漫想明朝花在、客愁新。半妝渾絕倫。
池水滿,宮柳長,胡地沙晴日色黃。
自知憔悴容華改,朝來臨鏡懶梳妝。
卻尋攜手舊游處,拾得落花空斷腸。
半日尋鐘至,微茫路可求。
巖危如欲墜,水緩不成流。
草靜棲寒鹿,林空集暮鳩。
白云飛欲盡,月上碧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