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偶題
龍鐘嘆我百年身,幾見山城節物新。
水荇長如牽翠帶,石榴半似蹙紅巾。
可憐今日依劉客,便是當時吊屈人。
誰道南來風解慍,試從比屋問吾民。
龍鐘嘆我百年身,幾見山城節物新。
水荇長如牽翠帶,石榴半似蹙紅巾。
可憐今日依劉客,便是當時吊屈人。
誰道南來風解慍,試從比屋問吾民。
我年老體衰,感嘆自己已到暮年,有幾次看到這山城節日景象煥然一新。水中荇菜細長,就像翠綠的絲帶;石榴花半開,好似皺折的紅巾。可憐我如今就像依附劉表的王粲,也是當年憑吊屈原的人。誰說南來的風能夠消除人們的煩惱,你試著到每家每戶問問百姓。
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
節物:應時節的景物。
水荇:水生植物。
蹙:皺折。
依劉客:指依附劉表的王粲,這里作者自比。
吊屈人:憑吊屈原的人。
慍:煩惱。
比屋:家家戶戶。
這首詩是南宋詩人文天祥所作。當時南宋局勢危急,文天祥在南方輾轉抗元,此詩可能創作于端午時節,詩人看到節日景象,感慨自身處境與國家命運。
此詩主旨是借端午景象抒發個人感慨和對百姓的關懷。其特點是景中含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文天祥詩歌憂國憂民、情感真摯的風格。
八年山澗送春歸,流轉風光欲告誰。
草野其間無別種,芳華之外有殘枝。
燕鶑蜂蝶偏他好,雞犬牛羊不自持。
溪北溪南交舊在,輕雷吹動雨成絲。
乾道風云際,公持繡斧初。
既為澄獄戶,常憶使穹廬。
主圣元無隠,官邪可痛鋤。
閩山江浙水,屈指事堪書。
連宵風月頗堪看,酒盡端憐賞詠難。
豈但銜頭沽苦貴,更緣秫早釀多酸。
蕭蕭陶徑柳將落,渺渺吳江楓欲丹。
安得酒船數百斛,拍浮長遣一生歡。
兩把州符身已老,壯年崛起計偕時。
藏書漫與詩千首,種秫閑尋酒一巵。
北客到今真可數,南人視彼尚何知。
鶴山父子成丘隴,淚灑谿風讀壙碑。
國是古難定,公胡亦帥藩。榮懷雖禁路,雅志已邱園。
在昔從諸老,于今盛一門。便藩方異渥,勇退復明恩。
家學資經緯,儒科得本原。等閑為出處,何必較騰騫。
致主丹心在,憂時素發繁。紛紜誠蟣虱,變化任鵬鹍。
華閣猶前席,洪都漫左轓。建牙儀甚偉,分屏望還尊。
持橐嘉謀略,橫經妙討論。皂囊懷直節,青瑣務忠言。
?史知無隠,明刑信不冤。治才和上下,力可正乾坤。
收斂當侯閫,迢遙遠帝閽。九遷由簡拔,三入匪趨奔。
落落終難合,悠悠實易昏。歸應思賀監,到日記陳蕃。
自嘆驅馳困,誰能顧盼溫。春風動行李,只有夢隨軒。
萬里江天雪意濃,艤篷覓句愧諸公。
相逢不數山陰夜,酬唱難追正始風。
一飯已形云子白,舉杯更瀉真珠紅。
片帆西上君須記,興在遠村丹樹楓。
清德鄉閭冠,嘗思宋柳州。
故家猶有后,季子更無求。
世業終能守,生涯僅足收。
傷心往來地,翩旐土岡頭。
滿城歌舞事元宵,溪外蒼山雪乍銷。
紅日漸遲花信動,銀蟾初上燭光搖。
幽人自笑居空谷,游子從教往麗譙。
一盞青燈對編簡,舊歡如夢壯心凋。
平生蕭散喜登臨,秋入溪山處處清。
訪古人傳裴相國,尋詩我憶謝宣城。
風回萬木新霜凈,云薄長空夕照明。
更向僧窗閑徙倚,一樽談笑為君傾。
周瑜隠地春曾住,秋以為期玉斗游。
只道參差無此適,要知拓落有何謀。
經行二姓忽相聚,輾轉一身終自由。
四樹木樨花正發,幽香隨處且忘憂。
春風清曉尚微霜,近午寒收日漸長。
步穩路平山滌靄,眼明溪凈水生光。
珍禽啼鳥猶能樂,野草閑花亦自香。
回首紅塵是城市,林間詩酒試平章。
漠漠輕陰樓上頭,老來心緒不關秋。
相看鴻影簷前過,轉覺蛩吟砌下幽。
盡以詩囊供寫興,少將酒盞與澆愁。
急風又墮蕭蕭葉,天淡水云無數浮。
絳霄誰復記宣和,燈市錢塘未覺多。
香動軟紅迷錦繡,醉扶嬌翠入笙歌。
南來漸向百年久,北望其如前日何。
門外兒童正呼笑,小窗晴色且吟哦。
曉煙初凈雨晴時,膩日偎風不自持。
溫厚便饒多著蘂,輕肥全藉畧開枝。
其間小院桃遮戶,此外孤村柳隔籬。
香撲酒旗吟莫盡,艷明歌管醉方知。
百尺樓高臥,宜乎造物游。
衛青開幕府,李廣不封侯。
世界乾坤在,邦家歲月流。
遙知水心老,歷歷志諸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