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
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
涌塔初從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應春鑰,非是為春風。
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
涌塔初從地,焚香欲遍空。
天歌應春鑰,非是為春風。
肅穆的蓮花佛界,閃爍著光芒的貝葉佛殿。金人在夢中出現,白馬從城中走出。高聳的佛塔剛從地面涌起,焚香的煙氣似乎要彌漫天空。天子的歌聲應和著春天的鐘鑰聲,并非是因為春風。
肅肅:肅穆的樣子。蓮花界:指佛界。
熒熒:閃爍的樣子。貝葉宮:指佛寺,貝葉曾用于書寫佛經。
金人:指佛像。
白馬:相傳東漢明帝時,蔡愔等赴西域求佛法,用白馬馱經迎回洛陽,后建白馬寺。
涌塔:高聳的佛塔。
春鑰:春天的鐘鑰聲,古代有以鐘鑰應節的習俗。
此詩是詩人奉皇帝之命而作,陪同皇太子游覽慈恩寺時創作。當時佛教盛行,皇家對佛教較為推崇,此類應制詩多是為了贊美皇家活動和表達對宗教的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應制贊美皇家游寺活動,突出了佛寺的莊嚴神圣。其特點是充滿宗教意象,營造出神秘氛圍。在應制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的宗教文化和宮廷文學風格。
酒醒后、一枕清風,夢斷處、半窗殘月。
世路狐貍正急賢,并游長恐著鞭先。龔黃政術江湖上,賈馬聲名雨露邊。白發空違三釜養,青衿獨抱一經傳。傷心才大難為用,不為酸風亦泫然。
材大多不容,論剛苦難受。儒玄閱三朝,偉馮今白首。胸中有藏室,設張動掣肘。人言專城樂,聊結新安綬。獨喜眾毀言,不及河東守。三年四寶堂,紅梅傾白酒。出處固有在,兒輩浪奔走。豈復恨典簽,得州大如斗。
月兒半描。籃兒半挑。滿庭風露蕭蕭。釀花魂未消。香醪未澆。春出未拋。楚天秋思誰邀。美人心易騷。
賜履傳周室,分符衛漢京。白虹懸結客,紫電照論兵。四百西山寺,三千大內營。幾因飛檄暇,出郭遍題名。
人生多離別,佳會難再遇。如何百里來,三宿便辭去?有琴不肯彈,有酒不肯禦。遠陟見深情,寧予有弗顧?洞云還自棲,溪月誰同步?不念南寺時,寒江雪將暮?不記西園日,桃花夾川路?相去倏幾月,秋風落高樹。富貴猶塵沙,浮名亦飛絮。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胡不攜書來,茆堂好同住。
海門東望浩漫漫,風颶無時縱惡湍。黑霧漲天陰氣盛,滄波銜日曉光寒。豈無方士求靈藥,亦有幽人把釣竿。搖蕩星槎如可馭,別離塵土亦何難。
姑蘇城北桃花塢,日日敲門去問春。自是狂夫被花惱,求之不得亦愁人。
未道鳴條作網羅,近來亳邑轉偏頗。嗣君可到先王墓,為問南巢事若何。
潦翻川蓊匌,煙靄樹模糊。小艇時呼客,龍游酒試沽。
憶昔少年日,父母俱在堂。二弟娛戲彩,怡怡稱壽觴。此樂不可得,此景不可常。情深風木感,隕涕空悲傷。每懷鞠育恩,有志苦未償。今年踰知命,鬢發已半蒼。微名誤舉保,出宰山水鄉。妻孥應念我,遠在天一方。旅思何郁郁,暌離慘中腸。無為兒女態,氣節當慨慷。愿言施政成,居民化循良。焚香重載拜,白鶴方南翔。
與君并直記初元,白首還同入禁門。玉殿齊班容小語,霜廷稽首泫微溫。病貪賜茗浮銅葉,老怯香泉滟寶樽。回首鹓行有人杰,坐知羌虜是游魂。
雄鵠銜枝來,雌鵠啄泥歸。巢成不生子,大義當乖離。江漢水之大,鵠身鳥之微。更無相逢日,且可繞樹相隨飛。
紅云島。黃鸝曉。關情又是春歸了。愁如織。嬌無力。恨花填曲,怨感吹笛。惜惜。
老人聚扶杖,兒啼使君前。習知使君清,一觴代一錢。六城十萬戶,焉依刺史天。刑清艾作韠,俗樸蒲為鞭。赭衣入佗郡,關戶得晏眠。州鄉大作社,擊壤歌康年。左轓忽照路,更借知無緣。愿公治者廣,此惠周幅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