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略二首 其二
山河正統歸江左,
敢向東南逞曲師。
死后淮淝誰首惡,
只今切齒慕容垂。
山河正統歸江左,
敢向東南逞曲師。
死后淮淝誰首惡,
只今切齒慕容垂。
正統的山河歸屬東晉,你怎敢向東南派出不義之師。王猛死后,在淮淝之戰中誰是罪魁禍首呢?至今人們還對慕容垂咬牙切齒。
江左:即江東,指東晉。
曲師:不義之師。
淮淝:指淝水之戰,發生在淮河支流淝水一帶。
慕容垂:十六國時期后燕開國君主,他慫恿前秦苻堅進攻東晉。
此詩創作背景應與對東晉十六國時期歷史的反思有關。王猛是前秦重要謀士,他生前力阻苻堅進攻東晉,但死后苻堅在慕容垂慫恿下發動淝水之戰并失敗。詩人或許處于類似政權紛爭的時代,借對這段歷史的評判來表達對破壞和平、挑起戰亂者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破壞正統、挑起戰爭之人。其特點是觀點鮮明,情感激憤。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價值觀。
薄命嬰禍罹,良人忽摧夭。哀哉襁中兒,呱呱泣昏曉。殉死非所難,奈此孤而藐。宗祊與族姓,所系良不小。忍死少須臾,辛勤撫而保。盛年謝膏澤,潛身處深窈。近市愧軻親,延賓慕陶媼。兒成奉祠祀,春秋薦蘋藻。身為朱氏婦,庶幾以終老。榮名靡所圖,節義乃常道。
嶺海脂膏自古傳,至今來往共長川。靈靈有眼還知道,幾個歸人月滿船。
識盡人間甘苦。不如歸去。先來孤館客愁多,更傾下、連宵雨。盡日登山繞樹。祿非尺素。竹雞啼了杜鵑啼,甚都在、人愁處。
蜀嚴好沉冥,日食止百錢。卜筮人所輕,久之操彌堅。君子有所貴,乃不在當年。百世有知音,何必鐘期然。子云太區區,譽之公侯間。卑哉益州牧,乃欲吏高賢。豈無王侯貴,敢見不敢言。斯道誠兩得,永為后世傳。
新科拔隱淪,蓬藋不勝春。經術必用世,山林還有人。九苞看舉鳳,三浪促潛鱗。仙桂凡千樹,扳花要認真。
虛傳消息到襄州,濟勝唯應踏虎丘。金作嵾山空弄色,珠懸漢水不成投。還憑摩詰詩中畫,寫作宗生臥后游。必待他年婚嫁畢,桃花爛卻武陵舟。
行盡南陵漁米鄉,茂林修竹入青陽。豐年是處好風光。一枕午窗回客夢,九華新茗滌詩腸。登程猶喜頰留香。
老無牙齒語音訛,斷簡殘編缺字多。不賴閨中賢弱息,帝王典則竟消磨。
南極無霜雪,深冬不似冬。沖沖意如醉,寧是酒為容。
煙水隔殊鄉,又匆匆誤了,踏青時候。一別幾多時,河橋外,官柳青條猶瘦。君來為問,渡江桃葉曾來否。生怕木蘭雙艇子,只道故人依舊。孤村寒食骎尋,料歸期漸近,花開休驟。油壁耐東風,先拌取、同醉亂紅千畝。憑闌望久,幾番魂斷煙中岫。從此相逢休草草,暮對夕陽搔首。
五粒松枝酒,三花道士居。山空月愈白,湖闊水同虛。騰化術難就,縱橫計巳疏。欲知投老地,惟有學樵漁。
山留殘雨濕拖云,竹引鮮飆細灑人。詩思清如寒水玉,休教落紙恐沾塵。
金蹙釵頭雙鳳凰,曉來巧拂鬢云光。自憐不帶蕭郎思,獨對菱花學淡妝。
臥聽松風行采芝,人間那記有秦時。安劉調笑高皇帝,何似山中一局棋。
塵羹土菜準豐肴,西舍東鄰新故交。互捉迷藏喧翠嶺,同抓蟋蟀走荒郊。爭雄頻去攀藤索,打鬧千回舞竹梢。每憶少年歡樂事,童音猶在耳中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