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謝傳十二首 其八 謝康樂靈運
慮澹能教物自輕,
永嘉山色足怡情。
如何自詡先成佛,
身世無緣托四明。
慮澹能教物自輕,
永嘉山色足怡情。
如何自詡先成佛,
身世無緣托四明。
內心恬淡能讓人看輕外物,永嘉的山色足以愉悅人的心情。為何謝靈運卻自詡自己已先成佛,可他的身世卻沒機會歸隱四明山。
慮澹:思慮恬淡。
教:讓。
永嘉:今浙江溫州,謝靈運曾任永嘉太守。
怡情:使心情愉快。
自詡:自夸。
四明:四明山,在浙江境內,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常為隱者所居。
謝靈運是南朝宋時期的詩人,他仕途坎坷,曾任永嘉太守,后因叛逆被誅。作者讀謝靈運相關傳記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應是在對謝靈運生平有一定了解后所作。
這首詩主旨是評價謝靈運,突出他雖有看淡外物的心境,卻因身世無法歸隱的矛盾。在文學史上,它從獨特角度對謝靈運進行了點評,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晚節傷弓未足憐,江湖因此累諸賢。
名標宇宙千年在,事屬朝廷萬口傳。
湘水有情空引些,舂陵無事早歸田。
多年浪說飛升讖,不擬如今尚悄然。
買得秋風棹,江行不問程。
誰知書判筆,中有惠慈情。
舊治川僧說,新銜楚吏迎。
名山皆在望,應費好詩評。
一衲一空身,凝然意不分。
愛閑全似我,我累已輸君。
野寺同聽水,春山獨看云。
有疑仍了取,此外不須聞。
作詩我恨無新功,良田所積未始豐。
君侯何事有此癖,判卻不費平生窮。
容臺故人作書至,百篇古體緘幐中。
剪裁云霧閑孔翠,此尚人力虧天工。
請君直道當下語,莫擬世俗紛華蟲。
古人規繩亦謝去,豈不自已光圓融。
大千沙界大千海,置之足上升天宮。
到頭只是舊時我,不妨自就聲律籠。
若能言下便領得,老夫衣缽當傳公。
曲江人已矣,風采獨依然。
薄宦何曾顯,英名到處傳。
諸公交薦士,造物竟遺賢。
窮達君應悟,怡神向九泉。
實修名自來,猶影長隨身。
惑者偏忌嫉,終之反累人。
況馳死后譽,何關一丘塵。
所以識達早,托醉全吾真。
歸興因莼鱸,口腹何足陳。
到今吳江水,秋至清粼粼。
色變天星照,姿貞蜀土成。
視形全覺巨,到手卻如輕。
盛水蟾輪漾,澆茶雪片傾。
價令金帛賤,聲擊水冰清。
拂拭忘衣袖,留藏有竹籝。
入經思陸羽,聯句待彌明。
貪動丹僧見,從來相府榮。
感情當愛物,隨坐更隨行。
若非殊俗好,那肯愛幽居。
深徑無來客,空山自讀書。
樹蟬經雨少,門柳望秋疎。
相憶何時去,閑園共爾鋤。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絕弦勿復悲。
深沉揚執戟,玄文準伏羲。
千年未愿賞,豈欲求當時。
登山如學道,可進不可已。懸崖更千仞,壯志須萬里。
平生石鼓懷,獨酌靈源水。峩峩大頂峰,欲往輒中止。
今朝復何朝,擊楫渡清泚。好風從西來,縹渺吹游子。
褰褰涉危巔,萬象得俯視。東南際大海,日月旋磨蟻。
煙云隔洲渚,歷歷猶可指。城中十萬家,囂雜不到耳。
郊原與廛市,瑣碎如聚米。同來皆良儔,得酒共歡喜。
深林更叫嘯,磐石恣徙倚。摩挲陳公碑,歲月為我紀。
更持末后句,歸以銘吾幾。
袖拂仙風上翠微,山禽窺我怪儒衣。
巖編石室真奇趣,煙蓋云幢似遠圍。
彩筆不隨仙子去,青峰空伴野云飛。
我來續就承天賦,鐵笛一聲橫鶴歸。
賦得拙疎性,合令縱跡賒。
相親惟野客,所論是詩家。
聽雨眠僧屋,看云立釣槎。
秋來有新句,多半為黃花。
三洞聳奇秀,雙溪瀉澄鮮。上有婺女光,照耀無窮年。
儲靈復產異,人物相比肩。君雖生后來,識與先輩連。
如筠挺修直,似玉抱貞堅。策名甲科上,初仕甌海邊。
孰云簿領閑,文案方滿前。敏手信無敵,虛懷常坦然。
駕言指歸期,通邑皆拳拳。乃知為政者,何苦用心偏。
良才世所稀,華職當驟遷。愿君養盛業,益使芳譽傳。
明晨潮信來,掛席從中川。
真才當自重,躍冶非良金。
世儒識拔鮮,志士違本心。
慷慨自鋪陳,庶幾有知音。
但恐北風扇,虛言難保任。
快哉東方生,可喜未可欽。
張子為人懶無對,遮手一官追行輩。撲緣埃壤半年余,亡補公家真合退。
病羸應念故園荒,連緘力扣中書堂。琳宮分秩問天得,給舍便喜書敕黃。
沉疴返舍倏去體,涸鮒順水回春塘。壁間先掛陳處士,案上更置銅爐香。
易編與我為四友,一段因緣殊不偶。從容何止兩歲期,自此相依當耐久。
清腴氣貌儼如生,入京尚想騎馿行。世間大事硬漢了,物有所重有所輕。
后來一曲愈可尚,不暇隨人作卿相。急歸依舊白云鄉,忍使猿驚空蕙帳。
東吳西華遙相望,海霧天風正摧蕩。無邊花月自依春,來伴南湖詩酒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