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感事詩五首 其三
豈獨傷心為古人,
五年前事跡俱陳。
青青幾樹河橋柳,
不待飛花已送春。
豈獨傷心為古人,
五年前事跡俱陳。
青青幾樹河橋柳,
不待飛花已送春。
難道只是為古人而傷心嗎?五年前的事情都已成為過去。河邊橋上那幾棵翠綠的柳樹,還沒等到柳絮飄飛就已送走了春天。
豈獨:難道只是。
陳:陳舊,過去。
飛花:指柳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經歷了五年時間的世事變化后,看到眼前春景而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抒發內心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易逝、世事變遷。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平實語言傳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細膩感悟。
巳無新夢到清都,空有高情學隱居。貧尚典衣貪購畫,病思棄研厭求書。圉人焚積夜防虎,溪女叩扉朝賣魚。困即枕書饑即飯,謀生自笑一何疏。
江上春云生暮寒,故城回首離長安。殘桃剩柳應無分,留與諸君取次看。
深溪古岸,到秋來、莎密茸茸無極。楝擇修纖歸洞府,虛落晴天吹炙。兩束絲乾,千條繩就,不假良工織。閑軒親自,結成漁父裝飾。時伴樵牧嬉游,青山綠水,帶雨和煙適。妙絕珍幽徑晚,披雪沖開蘆荻。我本忘名,人皆易號,喚作蓑衣客。佗年功滿,化云天上無跡。
南北黃淮,五千年禹跡,忽忽消淡。懷襄舊史,萬古付誰循覽。湯湯漢水,縱高轡、二流能攬。衣帶舉、雙綰江河,放出四川修攬。丹波最先分擔。破方城兩肘,無支祈膽。東來隘口,竟啟大荒奇坎。仙源勢遠,向青瑣、咒開蒼毯。連鄭楚、遙系京交,去檣霧掩。
碧闌干外楚江濱,一片秋光雨后新。多少登高林下客,不知誰是去年人。
神農醫王七十毒,金粟如來四百病。未如一卷混沌書,淡飯粗羹學清凈。
心情休問近何如,冉冉浮生六十馀。抱病久無歡笑興,信緣慵答往還書。容顏也道隨年改,牙齒誰教斗頓疏。何處此身堪養老,萬安山下有村居。行年已老擬何如,手植園林十畝馀。婢仆盡能修藥餌,兒孫親教讀經書。趨時徇俗誠為拙,守道安身未必疏。惟望多情蓬島客,偷閑時訪野人居。交朋相問興何如,不愿家財有羨馀。一卷佛經心諳誦,七篇真誥手親書。榮名厚祿都來足,酒興詩情積漸疏。多謝營巢舊時燕,又依時節到貧居。歷官從宦復何如,冒寵叨榮最有馀。五載濫批黃紙敕,半生曾典紫泥書。安民濟物才無取,報國酬恩志未疏。圣主憂邊心正切,若為端坐自安居。平生榮遇更誰如,竊位妨賢四紀馀。昔冠北門諸學士,今先南省六尚書。演綸豈有文章稱,調鼎仍慚績效疏。弭役銷兵恨無策,退朝長是閉門居。息念忘懷心晏如,隨宜生計不求馀。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舊欠書。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鬢漸凋疏。澄波橋北多嫌遠,少有交朋到我居。清靜僧家亦未如,綠葵紅稻飽餐馀。逢人不喜談時事,養性惟便讀道書。來往自行三徑熟,過從每共四鄰疏。洛安郡里東城下,一簇芳林是我居。
鶴城翠織出天機,卷付星查使者歸。瑞草奇花春欲動,彩鸞青鶴晝交飛。峒人不用誇山罽,朝士何須惜地衣。聞說千秋佳節近,吳宮高會更光輝。
自發醯雞覆,蓬心得少瘳。乾坤一尺箠,今古幾全牛。歲月憐丹灶,云山笑白頭。此生真欲上,何地不菟裘。
白日出東陸,垂光曜中天。大哉至陽德,蕩萡無頗偏。坐令慘烈化滋潤,頃刻枯槁回鮮妍。圣人法天道,神化參玄微。春朝著典禮,上下同光暉。垂衣向明物自育,帝力皞皞無人知。春天和,春日麗,但愿宇宙長如春,圣明天子千萬歲!
錦屏山下何夫子,鐵帶麻衣真古人。苦學詩來偷鬢老,樂為儒后卻家貧。酒中酌月江村夜,琴上彈風鶴寺春。君已歸尋舊閑味,肯騎肥馬入紅塵。
一曲霓裳舞未休,月光如水上簾鉤。夢回忽聽笙歌沸,猶是華清夜打毬。
憶弟郢船棹更疾,送兄冀馬行偏遲。異鄉同氣重留戀,一日萬里分路岐。刀圭吐納還自愛,平生溫飽恒觀頤。粗布大被及蚤制,頻頻為卜歸來期。
言下百骸俱脫盡,更無一法覆藏伊。亡僧對面分明看,卻是禪和眼搭癡。
生涯到處似檣烏,科第無心摘頷須。黃帽刺船忘歲月,白衣擔酒慰鰥孤。狙公欺病來分栗,水伯知饞為出鱸。莫向洞庭歌楚曲,煙波渺渺正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