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僧隱居
卜居就窮崖,幾席凈如泛。
三池更幽絕,澄澈皆可鑒。
深處有蟠蛟,游子不敢瞰。
獨向月明時,臨流學清梵。
卜居就窮崖,幾席凈如泛。
三池更幽絕,澄澈皆可鑒。
深處有蟠蛟,游子不敢瞰。
獨向月明時,臨流學清梵。
僧人選擇在陡峭的山崖邊居住,桌椅干凈得好像漂浮在水上。三個池塘更加清幽絕美,池水清澈都能照見人影。池塘深處有蟠伏的蛟龍,游人不敢往下看。僧人獨自在明月當空時,面對溪流吟誦佛經。
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就:靠近。
窮崖:陡峭的山崖。
幾席:桌椅。
泛:漂浮。
鑒:照。
蟠蛟:蟠伏的蛟龍。
瞰:往下看。
清梵:指誦經聲。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較為喧囂,詩人看到僧人在天目山清幽之地隱居,從而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展現(xiàn)僧人寧靜的修行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xiàn)天目山僧人的隱居生活,突出其清幽寧靜的特點。詩中對環(huán)境的描寫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也是描繪僧人隱居生活的佳作。
從叨三晉領賢扉,南紀秋風又鎖闈。屈產自良吾齒老,楚珩雖貴國工非。殘燈晃影疑裁素,清柝傳更似搗衣。功業(yè)少年諸不乏,倘容洴澼一翁歸。
應悔書經事不諧,知公病自作官來。南枝謝盡北枝發(fā),腸斷吟箋費剪裁。
閥閱爭高王氣饒,鄂王祠廟更岧峣。湯河未過先聞說,山雨多時也漫橋。
經絡多岐脈貫身,顛崖性命屬誰伸?如生獨得岐黃秘,起死能兼郭華神。龍獻古方長系肘,虎巡熟杏不傷人。懸知此道無疵吝,花發(fā)鶯啼到處春。
吳興好山水,子我盍遷居。繞郭群峰列,回波一鏡如。蠶余即宜稼,樵罷亦堪漁。結屋云林下,殘年共讀書。
潮水通城蜆蛤肥,萬株紅荔艷晴暉。守臣只恐山飛去,高筑闉阇鎖翠微。
自煮胡麻飯,看松閉石關。綠芝眉宇古,白鳥道身閑。劍秘屠龍術,囊探伏虎丹。不須擇地隱,隨處是青山。
孤篷莫嘆凄涼景,一雪翻成富貴年。兔跡盡迷三穴外,獸王誰幻五臺前。遙知淮蔡平元濟,莫管峨眉冷謫仙。此夕金吾驅逐罷,鳳銜春色下丹天。
孤城此夜艷年芳,巷陌弦歌玉漏長。殘雪離迷明月影,疏燈隱閃畫橋光。笛中折柳聲新聽,馬上傳柑事未忘。為報河陽仙令道,春風花樹已飛香。
遷客乍離群,秋砧不忍聞。回頭戀紅藥,失腳下青云。尚假金貂冕,猶殘柱國勛。此身未敢死,會擬報明君。
輕羅團扇倩誰惜,淚滴江頭碧。扶花人去綠陰濃,長日懨懨做雨轉無風。芭蕉葉捲蓮心苦,別院苔錢古。不成惆悵倚雕闌,昐到晚蟬消息覺微寒。
山中有白石,廣衍得數(shù)畝。堅瘠不可耕,無用實類某。朋從從加稱,遂為石田叟。稱者非譽辭,我亦甘其受。楊子許為記,其言食已久。往往人家見,篇篇燦星斗。一見一熱中,意子獨我負。札劍表心許,何況曾出口。得非以陋物,不足辱錄取。碑有紀封禪,鼓有示獵狩。于此逆觀文,或可假石壽。子文侔漢史,其傳信無朽。脫使不多作,難保歲月后。恃子猶洪鐘,應隨大小扣。不應似生吝,吝生虧所厚。吾石能作言,將以子歸咎。不聞詩所載,草木備群丑。不信石終遺,不遭點金手。遑遑日翹佇,拜嘉亦當有。
暗歸草堂靜,半入花園去。有時載酒來,不與清風遇。
絕意仕途知亦深,衡評批點任閑吟。奈何卻被心魔激,空惹塵囂俗事侵。
張永移家入洞天,綠篁紅藕舊林泉。人間滿百人應少,明帝恩深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