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鄉有懷明義土賴若夫先生
萬山之中小縣耳,乃有須眉之男子。
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亡六年猶守此。
豈有若夫為不善,人自不識若夫豪杰士。
若先生者,乃能真不死。
忠孝節義名四旗,白馬之鄉良足紀,先生之風今未已。
噫嚱乎嗟哉!當時乃已神龍見首不見尾。
萬山之中小縣耳,乃有須眉之男子。
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亡六年猶守此。
豈有若夫為不善,人自不識若夫豪杰士。
若先生者,乃能真不死。
忠孝節義名四旗,白馬之鄉良足紀,先生之風今未已。
噫嚱乎嗟哉!當時乃已神龍見首不見尾。
在群山環繞之中不過是個小縣城,卻有這樣有擔當的男子。山是大明山,水是大明水,明朝滅亡六年了他還堅守在這里。怎會是賴若夫先生品行不好呢,只是人們不了解他這樣的豪杰之士。像先生這樣的人,才真正是雖死猶生。忠孝節義這四面大旗,白馬鄉著實值得被記載,先生的風范至今仍在流傳。唉呀!當時他就像神龍一樣見首不見尾。
須眉之男子:指有擔當、有氣節的男子漢。
明亡六年:明朝1644年滅亡,這里指1650年左右。
良足紀:很值得記載。
噫嚱乎嗟哉:感嘆詞,表強烈感慨。
神龍見首不見尾:比喻人的行蹤詭秘,剛一露面又不見了。
明朝滅亡后,一些有氣節的人士堅持抗清或堅守忠義。賴若夫先生在明亡六年仍堅守故土,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表達對賴若夫忠義精神的贊賞。
此詩主旨是歌頌賴若夫先生的忠孝節義,突出其豪杰風范。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忠義之士的敬重和對明朝的懷念。
朱樓深處日微明,皂蓋歸時酒半醒。薄暮漁樵人去盡,碧溪青嶂繞螺亭。
外面看來本色非,香袍隱映省垣薇。誰知傲睨風霜底,不改平生一布衣。
除屏簇外少青山。
疊巘擢薈蔚,繁英粲紛葩。銀繭霞已積,翠幢柏方遮。劇飲肆豪縱,清談宴賓嘉。叫嘯虎當巖,趍蹌鶴行沙。聯蛾聘趙女,貫珠唱吳娃。露庭汎蘭叢,風閨透窗紗。魚泳文波圓,禽翔矞云斜。逸樂諧金石,清真況煙霞。洗藥秋汲澗,種秫春燒畬。寓言托莊列,潛心著羲媧。所貴丘園賁,終然心匪遐。
翠華明日游仙苑,為報春風候六龍。妾貌如花翻被妒,莫教花貌似奴容。
紅蓓珠圓,素蕤玉凈,南荒已報春還。便迤邐,云開五嶺,雪霽群蠻。喜見東君信息,應不管、潘鬢新班。憑誰寄,心縈秋水,目斷春山。長記小橋斜渡,瀟灑處,葦籬茅舍三間。肯伴我、風光賞遍,月影疑殘。好為調羹結子,玉鉉冷、金鼎空閑。北枝畔,誰念嶰律猶寒。
雪氣著我屋,雞膚畏薄衾。春寒竹窗睡,曉夢故鄉心。多病妨豪飲,無私稱苦吟。小爐熾新炭,卯酒再三斟。
詩酒漂零自在身,吳檣楚柂往來頻。拂開數匹臨川紙,一一江山是故人。
太行西望路漫漫,一片孤云正好看。尚有鶴書求放逸,那無雁字報平安。宦情犖犖傷心苦,歸興遙遙見面難。何日綵輿迎養處,斑衣庭下足清歡。
漁舟何處泊,淺水荻花邊。風月全家樂,江湖到處田。烹魚邀賈客,乞火與鄰船。自笑謀生拙,臨淵卻爾憐。
放浪江湖一老翁,若耶溪上幾春風。門前流水斜還直,籬外閑花白復紅。甚欲賦詩追杜子,也能縱酒學陶公。細看墨跡成懷古,嘆息他鄉類斷蓬。
青陽載臨,萬物敷榮。勾萌甲坼,惷動含靈。雷乃發聲,云行雨施。大造之仁,品匯華滋。跂行喙息,繄以疇息。東皇太乙,莫匪爾德。
碾月成硝,烘云做絮,■雨暖風春透。鈿匣團欒,珍重繡奩之右。漫挑撥驚燕釵梁,怕沾惹舞鸞衫袖。最憐他、纖掌搓■,■妝樓上兩眉斗。妝成何限嬌茜,記取芳名好,色香俱有。笑說渠儂,也似紫蘭花否。消受到寶枕橫■,收拾起金盆靧后。驀忘卻鏡屜星星,阿侯搬弄久。
使君那暇日參禪,一望叢林一悵然。成佛莫教靈運后,著鞭從使祖生先。
矮婆娑地卻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