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譚德稱送牡丹二首 其一
洛陽春色擅中州,
檀暈鞓紅總勝流。
憔悴劍南人不管,
問渠情味似儂不。
洛陽春色擅中州,
檀暈鞓紅總勝流。
憔悴劍南人不管,
問渠情味似儂不。
洛陽的春色在中原地區首屈一指,那淺紅色和大紅色的牡丹都是花中上品。我在劍南地區日漸憔悴,無心欣賞,想問牡丹,你的情味是否和我一樣呢?
擅:獨占,稱雄。
中州:指中原地區。
檀暈:淺紅色。
鞓紅:牡丹的一種,色深紅。
勝流:名流,這里指牡丹中的上品。
劍南:今四川劍閣以南地區。
渠:它,指牡丹。
此詩創作背景或許是陸游在劍南任職期間。當時他仕途不順,壯志未酬,雖有美好如洛陽牡丹的事物,但他卻無心欣賞,內心充滿了苦悶和無奈。
這首詩主旨是借牡丹抒發自己的落寞情懷。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體現了陸游詩歌中情感的多樣性,不只有愛國豪情,也有細膩的個人情感抒發。
火樹排虛上,銀花入暗開。 一宵春色到,萬戶夜光來。 對月驚飄桂,臨風擬落梅。 莫辭歸去晚,攜得艷陽回。
春陰漠漠。海棠花底東風惡。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殷勤待與東風約。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卻。
好個今年生日,滿堂兒女團欒。歌聲不似笑聲暄。滿捧金杯爭勸。 富貴功名任運,佳辰樂事隨緣。白頭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長健。
古陵在蒿下,啼烏在蒿上。 陵中人不聞,行客自惆悵。
送文迎武遞參差,一始一終光圣儀。 四海生人歌有慶,千齡孝享肅無虧。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年少凄涼天付與,更堪春思縈離緒。 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樓下水流何處去,憑欄目送蒼煙暮。
香冷金爐,夢回鴛帳馀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丈κ着d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
十年塵土暗衣巾,亂走江鄉一病身。 西第將軍成底事,北朝開府是何人。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濃。湖山圖畫中。采芙容。賞芙蓉。小小紅船西復東。相思無路通。
秋色西陵滿綠蕪,繁弦急管強歡娛。 長舒羅袖不成舞,卻向風前承淚珠。
君子何嘗去小人,小人如草去還生。 但令鼓舞心歸化,不必區區務力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