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蟲
人生如瓜牛,長負軀殼累。何況外緣假,妄思得久寄。
茲物生海壖,乃具周身智。常共水族游,愛此一螺翠。
延緣遂遷入,宛轉據其內。腥涎吐清波,微風納涼吹。
揚鬐遇釣師,觸急輒驚避。兩兩收霜鉗,虛中得靜閟。
晏然稱寓公,久亦漸忘偽。如以物附物,是一即非二。
而我辭鄉國,歲歲困旅次。結屋少定蹤,對之發深喟。
暇或箋蟲魚,為汝別種類。
人生如瓜牛,長負軀殼累。何況外緣假,妄思得久寄。
茲物生海壖,乃具周身智。常共水族游,愛此一螺翠。
延緣遂遷入,宛轉據其內。腥涎吐清波,微風納涼吹。
揚鬐遇釣師,觸急輒驚避。兩兩收霜鉗,虛中得靜閟。
晏然稱寓公,久亦漸忘偽。如以物附物,是一即非二。
而我辭鄉國,歲歲困旅次。結屋少定蹤,對之發深喟。
暇或箋蟲魚,為汝別種類。
人生就像蝸牛,長久背負著軀殼的累贅。何況外在的因緣都是虛假的,卻妄想能長久寄托。這種生物生長在海邊,具有保全自身的智慧。常常和水族一起游動,喜愛這翠色的螺殼。沿著螺殼爬進去,彎彎繞繞占據其中。吐出腥涎在清波里,享受微風吹來的涼意。擺動魚鰭遇到釣魚人,情況危急就趕緊躲避。收起雙鉗,在虛殼中安靜隱藏。安然地做個寄居者,時間久了也漸漸忘了這并非自己的。就像用一物附著另一物,二者合一并無分別。而我離開家鄉,年年都被困在旅途。建造房屋也沒有固定的地方,對著它不禁深深嘆息。閑暇時或許會注釋蟲魚,為你辨別種類。
瓜牛:蝸牛。
外緣假:外在的因緣是虛假的。
海壖(ruán):海邊。
揚鬐(qí):擺動魚鰭。
霜鉗:指寄居蟹的鉗子。
靜閟(bì):安靜隱蔽。
寓公:寄居他鄉的人。
鄉國:家鄉。
旅次:旅途。
箋蟲魚:注釋蟲魚。
推測詩人可能因漂泊他鄉,居無定所,在看到寄居蟲的生存狀態后有感而發?;蛟S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不穩定,詩人在旅途中借對寄居蟲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以寄居蟲為切入點,揭示人生如寄居,漂泊無定的主旨。其特點是借物抒情,將自身情感融入對寄居蟲的描寫中。在文學上,以獨特視角展現人生感悟,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大乘一等義,本自無遮閉。
凡夫著相求,心生有執滯。
無心為真宗,空寂為本體。
無問亦無說,常照勿使廢。
佛子行道已,更莫愁來去。
今遣股肱親養治,一方獄市獲來蘇。
忍仙林下坐禪時,曾被歌王割截肢。
況我圣朝無此事,只今休道亦何悲。
(見《景德傳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四)
(按:《祖堂集》卷十七以“心本”、“忍仙”二首作正原偈?!洞疚跞街尽肪砣邉t以正原“滄溟幾度變桑山”一偈歸智真,今皆不取。)
溪船泛數里,漸覺少炎暉。
暎水花連影,逢人鳥背飛。
深猶見白石,涼好換生衣。
未得多詩句,終須隔宿歸。(《會稽掇英總集》卷六)。
麓床高接天,伏虎上棲煙。
松低輕蓋偃,藤細若鉤懸。
石明如掛鏡,照物別媸妍。
鶴鸞時弄影,何處覓神仙。
余有一寶劍,非是世間鐵。
成來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氣沖浮云散,光照三千徹。
吼作獅子聲,百獸皆腦裂。
外國盡歸降,眾生悉磨滅。
滅已復還生,還生作金??。
帶將處處行,樂者即為說。
老來無氣力,房舍不能修。
基頹柱根朽,椽梠脫差抽。
泥涂零落盡,四壁空颼颼。
舉頭看梁柱,星星見白頭。
慧云降法雨,智水沃心流。
家中空豁豁,屋倒亦何憂。
山莊草庵破,余歸大宅游。
生生不揀處,隨類說無求。
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
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
妄止似終末,悟來似初始。
迷悟性皆空,皆空無終始。
生死由此迷,達此出生死。
阿爺當殿坐,子向前頭立。
父子同宅住,小魔不敢入。
時開無盡藏,貧者相供給。
得之永不窮,免得生憂悒。
高名已與白日連,遺跡猶聞故老傳。
吊古每來荒廟下,落花流水總依然。
日昳未,者回不踐光陰地。
曾聞一飽忘百饑,今日老僧身便是。
不習禪,不論義,鋪個破席日里睡。
想料上方兜率天,也無如此日炙背。
同姓復同名,金書應夢靈。
彼行功已滿,此德政惟馨。
中國為元老,遙天是昴星。
將知賢相意,不去為時寧。(同前)
三界兮和燄(一作“幻”),六道兮如幻(一作“夢”),圣賢出世兮同(一作“如”)。
國土猶如水上泡,無常生滅頻(一作“無生滅”)遷變。
唯有摩訶大般若(一作“般若堅”),堅(一作“猶”)如金剛是可羨(一作“不可贊”)。
軟似兜羅大等空,極小纖(一作“小極微”)塵不可見。
擁之令聚而不聚,撥之令散而不散,側耳欲聞而不聞,瞪目觀之不能見(一作“而不見”)。
謌復謌,盤陀石上笑訶訶。
笑復笑,青蘿松(一作“松影”)下高聲叫。
自從頓獲此明珠(一作“獲得此心珠”),帝釋輪王都(一作“俱”)不要。
不是山僧獨施為,自古先賢作此調。
不坐禪,不修道,任運逍遙只摩好(一作“么了”)。
但知萬(一作“能方”)法不干懷,無如(一作“始”)何曾有生老。
袁自陳分,初尚蹇連(方云:作“連連”)。越秦造漢,博士發論。司徒任德,忍不錮人。收功厥后,五公重尊。
晉氏于南,來處華下。鴻臚、孝侯,用適操舍。南州勤治,取最不懈。當陽耽經,唯義之畏。石州烈烈,學專春秋。懿哉咸寧,不名一休。趨難避成,與時泛浮。
是生孝子,天子之宰,出把(或作“祀”、或作“持”)將符,群(或作“郡”)州承楷。數(或作“教”)以立廟,祿以備器。由曾及考,同堂異置。栢版松楹,其筵(或作“業”)肆肆。
維袁之廟,孝孫之為。順勢即宜,以諏以龜。以平其巇,屋墻持持。孝孫來享,來拜廟庭。陟堂進室,親登籩铏。肩臑胉骼,其樽玄清。降登受胙,于慶爾(方作“示”,非是)成。
維曾維祖,維考之施。于汝孝嗣,以報以祗。凡我有今,非本曷思。刻詩牲系(或作“系牲”),維以告之。(同前書卷二七)。
簷前微雨歇,池上涼風起。
橋竹碧鮮鮮,岸移莎靡靡。
蒼然古苔石,清淺平流水。
何言中門前,便是深山里。
雙僮侍坐臥。一杖扶行止。
饑聞麻粥香,渴覺云湯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ㄒ娗皶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