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牧牛贊
鼻之柔也,以繩牧之。
心之柔也,以道牧之。
縱而不蹊人之田,其誰早服之。
鼻之柔也,以繩牧之。
心之柔也,以道牧之。
縱而不蹊人之田,其誰早服之。
牛鼻子的柔軟,用繩子來馴養它;人心的柔軟,用道義來引導它。縱使放任也不踩踏別人的田地,這是誰早就馴服了它呢?
牧:馴養、引導。
蹊(xī):踩踏。
服:馴服,使順從。
道:此處指道義、正確的方法或準則。
此為題畫詩(贊),或為某幅牧牛圖所作題贊。創作背景可能與觀察生活中牧牛場景相關,借畫中牧牛之事引申到對修身養性的思考,體現古人由物及理的創作傳統。
全詩以牧牛為喻,通過‘繩牧鼻’與‘道牧心’的類比,強調用正確方法引導本性的重要性。末句設問深化主題,簡短數語便將生活經驗升華為修身智慧,體現宋代題畫詩‘詩畫一體、以小見大’的特色。
楊將軍,不易得。虎頭燕頷脩髯黑,河目龜文神氣赤。三光五岳儲精華,生與皇家為柱石。少事世父潁國武襄公,六韜三略皆精通。手提百斤武庫戟,臂挽三石烏號弓。有時射獵馳沙漠,千萬人中顯英略。南山白額赤手擒,云里雙雕應弦落。有時策馬出寨游,殺氣凜凜橫高秋。健兒望風不敢敵,揮刀追斬單于頭。弱冠登庸起聲望,每向行營護天仗。艱危時復展奇謀,上谷登壇為副將。彼敵違天常,西夏為奸驕。將軍往節度,一道人歌謠。犬羊貪心猶未已,舉國入寇平時比。揮兵鏖戰卻敗奔,躍馬窮追數千里。僵尸彌山血成川,盡驅駝馬欣凱還。獻俘奏捷天子喜,報功遣使來窮邊。賜賚便蕃未能數,更進勛階錫茅土。玄冠幾度加貂蟬,金印三臺伏螭虎。殘敵膽破夜自驚,脫身北走無留停。云中長驅肆劫掠,守臣安得逃天刑。宵旰勤民深軫念,在廷元老咨詢遍。堪茲重寄惟將軍,召對文華隆寵眷。尚衣出龍錦,寶藏分南金。大官珍羞羅,良醞清香斟。白麻黃麻頒紫禁,將軍重佩征西印。受降城中百萬家,家家喜得賢方鎮。彼敵蜂屯近邊烽,僣志猶欲窺南東。將軍伏兵守要害,聞風遠遁穹廬空。塞垣不見狼煙起,從此三邊甲兵洗。圣主端無西顧憂,萬里長城真可擬。畫工模寫奏凱歸,據鞍顧盼多風威。山川草木動華彩,旌旗戈甲生光輝。君不見車騎將軍趙充國,金城方略平羌賊。振旅旋師報匪輕,麒麟高閣圖容色。又不見大樹將軍馮公孫,大破赤眉定三秦。中興偉跡不可泯,南宮云臺寫其真。將軍勛名不在古人下,云臺麟閣終須畫。此畫亦須寶藏之,后人一睹千金價。
桂影團團舞鳳凰,瓊樓宛在水中央。白虹橋背騰仙侶,玉兔毫端挹瑞光。但覺云霄隨步武,不知風露濕衣裳。一場夢幻傷心處,鼙鼓驚催蜀道長。
東家老人語且悲,衰年卻憶垂髫時。王師百萬若過客,青蓋夜出民不知。巷南巷北癡兒女,把臂牽衣學番語。高樓急管酒旗風,小院新聲杏花雨。比來官長能相憐,民間蛺蝶飛青錢。黃金白璧默西馬,明珠紫貝輸南船。繁華消歇如翻掌,宮中賦斂年年長。里巷蕭條去不歸,華屋重門結蛛網。語中嗚咽不欲聞,道傍狼虎方紛紜。麒麟鳳凰那復得,使我益重髯參軍。參軍在官近一考,素發蕭蕭坐成老。上官掣肘下吏罵,賴有閭閻獨稱好。杭州公事天下繁,大才處決無留難。參軍累官日益貴,何術可使斯民安。
近岸人家欲閉門,遠林煙樹半昏昏。鸕鶿白鷺歸何晚,今夜定投何處村。
避亂初遷室,辭官更入山。共攜家國淚,來上北南關。野鳥殊寥落,溪云任住還。豈知天地外,兵火滿人寰。
昭陽禍水噴火滅,賊莽勢熾哀平折。宮中臘日椒酒芳,金縢策秘符命昌。漢家老婦不姓呂,猶握漢符為漢主。遺民獨有龔勝存,餓死不入新都門。美新大夫那肯死,元是五侯門下史。
建業東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繞霤。青遙遙兮纚屬,綠宛宛兮橫逗。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蘭馥兮眾植,竹娟兮常茂。柳蔫綿兮含姿,松偃蹇兮獻秀。鳥跂兮下上,魚跳兮左右。顧我兮適我,有斑兮伏獸。感時物兮念汝,遲汝歸兮攜幼。我營兮北渚,有懷兮歸女。石梁兮以苫蓋,綠陰陰兮承宇。仰有桂兮俯有蘭,嗟汝歸兮路豈難。望超然之白云,臨清流而長嘆。
昔賢讀書處,今為梵王宮。世事有翻覆,人境誰能同。唯應姓何氏,與山相始終。
趺居小石草為鄰,試與春池作主人。眼底天光如許潔,懸浮屢動忍收綸。
荀令于人別有香,休誇雞舌侍中郎。賦成澤國夫容色,書報江南橘柚黃。紫蓋輾春雙白鹿,青溪捋雨幾仙羊。似逢山鬼揶揄甚,轉覺云閶道路長。
相國東南第一家,床頭遺笏積成車。翠茵醉臥莊臺草,錦幛行看董苑花。月落西城人倚劍,云深東海客浮槎。謫居肯作尋常態,樂事浮生未有涯。
愛酒惜杯乾,懶衣愁客至。世無錦江翁,誰識幽人意。
城作屏風水作簾,更多云霧結為檐。君家第宅佳如此,誰遣停杯日未淹。
學書欲探天下溪,前輩指示龍藏碑。雄強五丁開蜀道,精妙春風吹鬢絲。上攀鄭公及石門,下養褚薛皆孫兒。點畫高古摹難到,對臨百遍猶棲棲。筆山墨池始開朗,八法在心手自為。廿年朝夕對拓本,提攜何啻友與師。真形昔曾夢中識,倉促相逢淚頓揮。額字猶完文半泐,閣闌幾經風雨危。獵碣籀篆為砥礪,岣嶁字亡空留詩。幸汝劫馀還倔強,斂衣再拜參其詞。刀鋒模糊筆意在,猶將手胝心與隨。看久欲去秋風起,慷慨燕趙歌其悲。
坡翁作古人,老可已陳跡。誰言古今人,才能不相及。偉哉太常人中英,筆端造化何其精。傳得聲名滿天下,世人翻視文蘇輕。琴川隱君天下士,讀盡詩書不求仕。高節清風似此君,太常寫贈非無意。家藏此君三十年,隱君雖休子能傳。傳來亦有父風節,攜此索我題詩篇。袁丹陽,王子猷,為愛此君名聲流。君家父子德與此君侔,我為作詩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