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城晚望
落木蕭蕭汴水清,
云沙何處雁飛聲。
河蟠雍豫千支合,
地拓中原萬里平。
累代廢興難屈指,
百年禾黍獨關情。
《夢華》空有遺民記,
不是宣和舊帝京。
落木蕭蕭汴水清,
云沙何處雁飛聲。
河蟠雍豫千支合,
地拓中原萬里平。
累代廢興難屈指,
百年禾黍獨關情。
《夢華》空有遺民記,
不是宣和舊帝京。
落葉蕭蕭而下,汴水清澈流淌;云沙彌漫之處,何處傳來雁鳴。黃河盤繞雍豫,千條支流匯合;大地拓展中原,萬里平坦遼闊。歷代興衰難以屈指細數,百年間禾黍變遷最牽動情。《夢華錄》空有遺民記錄,已不是宣和年間的舊帝京。
落木:落葉。
蕭蕭:形容落葉的聲音。
汴水:即汴河,流經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河流。
云沙:云與沙,此處形容視野遼闊、朦朧的景象。
河蟠(pán):黃河像蟠龍一樣盤繞。蟠,盤曲。
雍豫:雍州和豫州,古代九州中的兩州,代指中原地區。
累代:歷代,連續的多個朝代。
禾黍(shǔ):代指農事或亡國之痛,典出《詩經·王風·黍離》中對故都傾覆的感慨。
《夢華》:指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錄北宋汴京(東京)的繁華景象。
宣和:宋徽宗年號(1119-1125),此代指北宋末年的汴京盛景。
此詩當為作者登臨汴城(今河南開封)時所作。汴城曾為北宋都城(稱汴京),歷經金、元等朝代更迭,繁華不再。詩人晚望之際,見秋景蕭瑟,聯想歷代興廢,結合《東京夢華錄》中對北宋宣和年間盛景的記錄,感懷故都變遷,遂作此詩。
全詩以汴城晚望為線索,由秋景入筆,繼而鋪陳中原地理之壯,轉寫歷史興廢之嘆,終以《夢華錄》與現實對比收束,主旨在于感慨故都盛衰、歷史無常,語言沉郁,用典自然,具有強烈的歷史厚重感。
江南風物略知津,便覺詩成筆有神。不向九江看五老,故應猶未是詩人。
百年夢不起,千古懷獨醒。西湖煙雨外,零落一峰青。
一雨清涼恰四朝,霧絲縈戶見蟏蛸。病因戒酒成真止,辭免書門絕妄交。道拙尚憂兒墜簡,家貧且喜稼盈郊。間庭綠蘚泥融遍,燕子飛來補舊巢。
烏烏烏,鳴相呼。朝飼雛,暮飼雛。昨日飼雛雛尚小,今日雛飛烏已老。老烏長日不出飛,眾雛反飼銜食歸。飛飛不離君家屋,夜后還來屋頭宿。屋中主人千萬情,見烏得飼不敢驚。愿歸見親學烏飼,軒不名烏人不愧。
古羅衣上碎明霞,自說歸山人事賒。金鼎藥成龍入海,定知仙骨變黃芽。
赤符仙篆下金波,燭焰爐香繞樹多。最是片云將雨至,忽教吹散柰風何。
欲向東巖去,于今無量年。昨來攀葛上,半路困風煙。徑窄衣難進,苔黏履不全。住茲丹桂下,且枕白云眠。
南岳陰陰松道涼,又騎站馬望荊襄。山中老柏滴寒翠,江上危峰撐夕陽。昔往不堪經滟滪,此行重得看瀟湘。三宮萬里知安否,何日檀欒把壽觴。
一白溪山六幅中,其間雪意與云容。君應記得飛仙下,飆馭亭前此數峰。
玄都俯瞰碧溪濆,上帝高居接五云。入院經聲朝斗拜,繞壇香氣降真焚。龍精護法豐城劍,鳥篆書符玉洞文。月滿松關天籟寂,飄飖笙鶴半空聞。
白玉琢成西子骨,黃金鑄就伍員心。蓮宮人醉歌聲咽,月落吳江淚滿襟。
方塘月朗,曲闌塵定,一霎風起蘋末。步虛只道聞天籟,誰料紅愁綠慘,無端紛錯。分付馮夷休浪舞,怕玉鏡、被云遮卻。怎不念、璚宇高寒,送與六銖著。吟罷玉川,月蝕清光無恙,只是蝦蟆輕薄。歌管俊游,詠觴勝侶,未礙及時行樂。向青天試問,忍缺團團桂花魄。待看取鯨呿響息,鮫泣聲潛,效靈來海若。
豈忍輕離江漢州,去思日夜逐東流。可憐南紀樓前路,常與邦人憶蔡侯。
春酒不同醉,春花空復開。美人臨衛水,客子滯燕臺。近得銅章報,翻令錦纜回。天知有黃霸,早遣渡江來。
紛紛褦襶久相忘,只憶僧齋晝夢長。珍重道人留客語,君家無此北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