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陰
新晴微覺暖,風雨又蕭蕭。
野水連云瞑,春星入夜寥。
雪遲思閏月,寒重誤花朝。
桃李滿城樹,留看幾日嬌。
新晴微覺暖,風雨又蕭蕭。
野水連云瞑,春星入夜寥。
雪遲思閏月,寒重誤花朝。
桃李滿城樹,留看幾日嬌。
天氣剛轉晴微微感到暖意,風雨又蕭蕭作響。野外的水與云相連天色昏暗,春夜的星星在夜晚顯得稀疏。雪下得遲讓人想起閏月,寒氣濃重耽誤了花朝節。滿城的桃李樹,還能欣賞幾天的嬌美。
蕭蕭:形容風雨聲。
瞑(míng):天色昏暗。
寥(liáo):稀疏,稀少。
閏月:農歷中為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差異而增設的月份,有閏月之年春季可能偏長。
花朝(zhāo):花朝節,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二月初二或十二、十五,是慶祝花神生日的日子。
嬌:指花朵嬌嫩美好的姿態。
此詩當創作于春季陰寒天氣反復之時。詩人經歷‘新晴’轉‘風雨’的天氣變化,又因春寒延遲了花期(如‘雪遲’‘寒重誤花朝’),觸景生情,寫下對春陰時節物候與心境的觀察。
全詩緊扣‘春陰’主題,通過天氣變化、物候特征的描寫,展現春寒料峭的景象,表達對春光易逝的感慨。語言質樸,情景交融,以小見大,體現詩人對自然細節的敏銳感知。
匣空龍得偶,廚封畫通神。可憐種瓜客,猶自標故秦。當時祖龍死,逐鹿灞水春。早飛將軍檄,晚分丞相茵。抵死心不閒,不顧芻狗陳。陶朱去越后,未肯休此身。猶聞載窈窕,千金散賤貧。何如白云叟,自與青山鄰。十年一易世,眉目輒少嚬。悠悠華山里,甘作騎驢人。
問紺海、弄珠游女。幾度桑塵,悄迷星睫。儂約巢痕,倦云來去兩凄絕。漢家陵闕,恨繞樹鳥啼歇。咫翠澀宮溝,蕩不返、年時零葉。愁切。憶嬌雷四起,人在芙蓉塘角。霞烽流艷。盡明日、陰晴難說。掩袂忍回車,花落江南時節。
人間誰得似留侯,何但功名唾手收。皮里陽秋有公論,胸中涇渭不同流。餐梨久驗輕身訣,辟谷長懷許國憂。儻非暮年專一壑,豈能真伴赤松游。
神燈點點光可燭,星斗熒熒低欲捫。
江北江南喧世界,陪了草鞋多少錢。嚇得小兒成底事,何如參我竹匕禪。
東風著物本無私,紅入花梢特地奇。想得霜臺春思滿,一枝聊遣博新詩。
常時二妙過晴窗,丙夜猶同秋月光。不分城扉日多事,天南天北又參商。
庵兒潔凈元無物,只個瓊蟾養在中。功備煉成三五一,光輝南北與西東。
送得春歸夏又初,名園不放玳筵虛。只知富足家家事,肯為兒孫教讀書。
庭樹惟棲雪,窗虛瞑色寒。息交疏茗碗,知味愛蔬盤。未信乾坤息,寧期旦暮安。冰齏兼淡粥,深愧腐儒餐。
十年遷客滄波外,孤云心事誰省。蘭成詞賦已無多,覺首丘期近。望故國,兵塵正警。幽棲忍說山林隱。聽夜語胡沙,似暗和,長安亂葉,遠處霜訊。不分紅海歸來,朱顏轉逝,駐景孤負明鏡。但贏巖雪濺秋寒,上茂陵絲鬢。算一樣、邯鄲夢醒。生憎多事游仙枕。指驛亭,無歸路。馬首云橫,鎖藍關瞑。
驚禽營顆粒,飛飛集邱隅。游子困行役,十年落江湖。煌煌秦與洛,運轉天下樞。啟明曜東漢,萬足爭奔趨。豈無爪距力,逐利如孫吳。得失昧前料,青云間泥涂。天命有厚薄,定分不可踰。歸來北山下,俛仰收桑榆。
山來分楚越,水落會蒸湘。
結發事師友,投身翰墨場。技成忽棄去,短衣親戎行。平生萬卷書,豈無活國方。不如口擊賊,對面用所長。顏侯將家種,勇過王鐵槍。蝥弧每先登,裂袂裹箭創。得君如敵國,乳臭未易當。中原干戈滿,貔虎政陸梁。誰專發縱策,坐待錐脫囊。事平各分功,千級歉莫償。位卑君勿言,儒雅故自將。會從傔籍中,微見奏凱章。
未須比擬紅深淺,更莫平章香有無。過雨夕陽樓上看,千花容有此膚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