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六景 其二 分水清環
云氣秋深薄鷺汀,
春風岸柳拂沙明。
山從穿石分源迥,
水入空江到海清。
九曲菁茭諸派合,
三臺樓閣遠峰迎。
粵南到此真形勝,
如帶關河拱帝京。
云氣秋深薄鷺汀,
春風岸柳拂沙明。
山從穿石分源迥,
水入空江到海清。
九曲菁茭諸派合,
三臺樓閣遠峰迎。
粵南到此真形勝,
如帶關河拱帝京。
深秋時節,淡薄的云氣籠罩著白鷺棲息的小洲;春風中,岸邊的柳枝輕拂,沙灘顯得明亮。山巒從穿石處分開,水源顯得格外深遠;水流匯入空闊的江河,最終流向大海,依舊清澈。曲折的河道里,菁茭叢生,各條支流在此匯合;三臺的樓閣,與遠處的山峰相互映襯。粵南地區到了此處,真是風景優美之地;關隘和河流如衣帶般環繞,拱衛著帝王的京城。
薄:籠罩,覆蓋。
鷺汀:白鷺棲息的小洲。
迥(jiǒng):深遠。
菁茭(jīng jiāo):水生植物,此處指河道中生長的水草。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風景優美。
拱:環繞、拱衛。
《陸川六景》為組詩,描繪廣西陸川地區六大景觀。此為第二首“分水清環”,應創作于詩人游歷或任職陸川期間,通過描繪分水一帶云、山、水、柳、樓閣等景致,展現當地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勝景,反映清代陸川的地理風貌與詩人的游覽心境。
本詩以“分水清環”為核心,描繪陸川分水一帶秋春交替的自然景色與山河形勝,既展現地域風光之美,又暗含山河拱衛帝京的家國情懷,語言清麗,意境開闊,是清代地方景觀詩的典型之作。
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采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云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靜室焚香盤膝坐,長廊看畫散衣行。
淮源距襄陽,亭候逾十舍。 征鞍背繡幃,云雨虛四夜。 雙艷盡傾城,一姝偏擅價。 獨怒蕙心輕,誤許商人嫁。
春草凄以碧,春花無限紅。一江歸夢里,雙鬢客愁中。
近輩文章少,吾曹身世同。蓬山應可到,且莫去匆匆。
四十二人會,江亭修禊時。不期今握手,始得讀君詩。
仙骨自然好,古情良足悲。瓊樓最高處,試把鐵簫吹。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夢相依萼綠華。 別有閑情逸韻在,水窗煙月影橫斜。
平生最薄封侯愿, 愿與梅花過一生。 唯有玉人心似鐵, 始終不負歲寒盟。
傷心闊別隔人天,已杳音容卅七年。一夜相逢清夢好,依然歡笑若生前。
皖水分襟十二年,瀟湘重聚晚春天。徒留四載刀環約,未遂三生鏡匣緣。
惜別惺惺情繾綣,關懷事事意纏綿。撫今思昔增悲哽,無限心傷聽杜鵑。
隴頭梅半吐。江南歲將暮。閑窗盡日將愁度。黃昏愁更苦。 歸期望斷,雙魚尺素。念嘶騎、今到何處。殘燈背壁三更鼓。斜風吹細雨。
牛郎織女,因緣不斷,結下生生世世。人言恩愛久長難,又不道、如今幾歲。 眼穿腸斷,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會。三杯酒罷閉云房,管上得、床兒仝睡。
請諸君著眼,來看我、福華編。記江上秋風,鯨嫠漲雪,雁徼迷煙。一時多人物,只我公、只手護山川。爭睹階符瑞象,又扶紅日中天。 因懷下走奉橐鞬。磨盾夜無眠。知重開宇宙,活人萬萬,合壽千千。鳧鹥太平世也,要東還、赴上是何年。消得清時鐘鼓,不妨平地神仙。
水榭春寒,梅雪漫階,竹云墮墻。數花時近也,采芳香徑,舊情著處,看月西窗。十二樓中,玉妃臥冷,懶掬胭脂放海棠。層堤外,渺歸鴻無數,江樹蒼蒼。 席藑夜禮東皇。剪蕙葉為箋當綠章。道杏晴三月,等鶯啼曉,草煙萬里,待鴂嗚芳。九十日春,三千丈發,如此愁來白更長。江南岸,正柳邊無路,沙雨微茫。
了卻意中事,卜筑快幽情。雨簾云棟深窈,歌笑靄春生。青嶂碧溪門戶,暖翠浮嵐衿席,前日展湘屏。種竹看霜節,栽菊待秋英。 九世圖,間居賦,麗人行。名碑古畫,貼遍東閣與西亭。庭下森蘭潔玉,天外驤龍舞鳳,心跡喜雙清。頻瀹炊茶鼎,聽我扣門聲。
海上歸來鬢未霜,登臨應不愧斯堂。風生葆羽迎仙蓋,華散氍毹供佛香。
江上蘼蕪隨意綠,雨中新樹過人長。綿州學士深埋玉,淚濕遺編可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