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玉臣太史 其一
冠冕樓高海月明,
鶴書屢下未成行。
如何當代文中子,
不為君王策太平。
冠冕樓高海月明,
鶴書屢下未成行。
如何當代文中子,
不為君王策太平。
冠冕樓高聳入云,在海上明月的清輝下更顯明亮;朝廷多次降下征召的詔書,您卻始終沒有啟程赴任。為何像當代‘文中子’這樣的賢才,不愿為君王謀劃太平之策呢?
冠冕樓:此處或指吳玉臣居所,亦可能為象征性建筑,暗喻其地位或才學之高。
鶴書:古代帝王的詔書,因用鶴頭書體書寫而得名,代指朝廷征召。
文中子:隋代大儒王通的謚號,其學識淵博、著書立說,此處借指吳玉臣才德兼備,可比古之賢哲。
策太平:謀劃安定天下的策略。
此詩應為詩人贈友之作。吳玉臣(太史)或為當時才德兼備之士,朝廷多次征召(‘鶴書屢下’),然其未應召赴任。詩人感其才學可比古之‘文中子’,故寫詩相贈,既表推崇,亦含勸其出仕、為君王謀太平之意。
全詩以贊譽起筆,繼以設問表達期許,既肯定吳玉臣的才德,又隱含對其未應召的不解與勸勉。語言含蓄而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賢才效力朝廷、安定天下的迫切期待,是一首典型的贈友勸勉之作。
客路青山,詩心紅豆,計程今也還家。蛛絲報喜,消除病里才華。銀液酒,玉川茶。掩屏山,低勸秦嘉。怪蘭缸影,干人何事,連夜雙花。知君才筆無加。爭奈登樓慣了,體弱些些。峨眉便好,如何消受天涯。香篆裊,月輪斜。聽蟲聲新透窗紗。指明河,笑生生世世,休便瞞它。
世情搬演栩如生,空際傳神著墨輕。自笑爭名文士習,厭聞清照與明誠。
棒喝齊施古佛宗,三玄三要絕狐蹤。白云消散青山在,明月蘆花對蓼紅。
末路鄉關,先朝宿耇,壽觴紅藕花妍。銅狄摩挲,知是前漢何年。祿盡空馀苦命,剩池塘留取阿連。馀生事,錦里烏巾,榜門別號天全。香山雅會,夢華遺老,重歌水調,一奏冰弦。漫把桑田新怨,堆上吟箋。小傳齊家定了,分詩窮,早注生前。聊相醉,孤鶴南飛,一庵人外巋然。
弄翰然脂詠玉臺,青編粉指更勤開。偏生怪我耽書癖,忘卻身為女秀才。
居閒投課孰為優,似此工夫盡不愁。量澗打船輕似盞,轉墻開徑曲如鉤。巳令山圃收黃犢,又蓋湖亭記白鷗。春水畫橋桃四百,新年那羨武陵游。
凈名居士在家人,不二門深入者親。一缽上方香積飯,寥寥千古轉通津。
晴蛙喚客,睡鴨拳沙,斜照城西岸。燕兒雙剪。波心影,掠得斷霞天淺。前村唱晚。淡煙引,稻畦人遠。飛電邊,云又如山,雨意中宵見。歸去涼風散暖。乍吹來荷芰,花氣清婉。路通禪院。鐃歌響,應也翠顰紅怨。田家四面。任點染王儲詩卷。知甚時,重訪青墩,吟水晶鄉館。
少年情事宛留痕,觸撥時時夢一溫。秋月春風閑坐立,懊儂歡子看銷魂。
一與山門作境致,見者頓超無學地。二與后人作標榜,凡圣悟迷皆一樣。若是叢林向上關,有人踏著喜無量。
燕山夢里,閩山天末,連歲淚雨未歇。當官抗請朱云劍,親見舉朝風動,老臣心切。下澤歸兮天墜去,望九廟、愁云難撥。剩草色、夾漈青青,枉送了鶗鴂。誰分春風進酒,椒山祠下,便做今生長別。母哀誰養,子饑誰飽,信史傷心來葉。近如花眾女,改著鴉頭嫁時襪。人間世、未知胡底,幸挽龍髯,中天懸皓月。
少室無言語,曹溪有消息。可憐門大開,而人不能入。蒼龍得云雨,猛虎生羽翼。但解自承當,何勞問知識。
春恨都緣少得晴,雨聲渾是落梅聲。新愁多病易投隙,薄命壯懷難抗衡。人世只宜常放逸,杏花多愛逼清明。青袍白纻紛然夢,自笑生來入念輕。
云紅作壁,水綠搖天,憑欄晚陰客寂。萬葉扶花,薜蘿衣都被露華吹濕。唐時皓月,渾抹出西湖卵色。冷處卻輸魚翠,占秋影,先偷得。年年亭上,載酒人坐,亂香心苦似蓮菂。往日吳娃襪羅邊,多恐戰時塵接。休彈寶瑟,誰惜湘靈仙路窄。醉掃碧苔碑上字,還等崔斯立。
總記不得,天花滿裓。縱有千言,不如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