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家道中
石城石磴何崔嵬,
宦轍凌風費卷幃。
峻礕臨江開徑小,
弧村帶壘聚民稀。
蒼茫漁船含秋雨,
窈渺禽聲入翠微。
誰叱王陽經九折,
錯分忠與孝相違。
石城石磴何崔嵬,
宦轍凌風費卷幃。
峻礕臨江開徑小,
弧村帶壘聚民稀。
蒼茫漁船含秋雨,
窈渺禽聲入翠微。
誰叱王陽經九折,
錯分忠與孝相違。
石城的石階是多么高峻雄偉,為官的車駕在風中費力地卷起帷幔。陡峭的山壁臨江,開辟的小路狹窄;孤立的村莊帶著防御工事,聚居的百姓稀少。蒼茫的江面上,漁船籠罩在秋雨中;幽遠的鳥鳴聲,飄入青翠的山色里。是誰責備王陽經過九折險徑?錯誤地將忠與孝割裂為對立。
崔嵬:高峻的樣子。
宦轍:指官員出行的車轍。
礕(pī):同“壁”,陡峭的山崖。
弧村:孤立的村莊。壘:防御工事。
窈渺(yǎo miǎo):形容聲音幽遠。翠微:青翠的山色。
王陽:西漢官員王尊,《漢書》載王陽過九折阪(險路)因畏險而退,被視為重孝;后王尊過此徑卻冒險前進,被視為忠。此處用典。
此詩當為詩人宦游途中經竇家道時所作。詩中“宦轍”“聚民稀”等語,反映了古代官員赴任途中所見的荒僻路況與民生狀態;末句用王陽典故,或因詩人對當時社會將“忠”“孝”對立的觀念有所思考。
全詩以旅途見聞為引,前六句描繪竇家道的險峻與荒寂,后兩句借典故點題,質疑“忠”“孝”對立的傳統認知,既有對現實的觀察,亦含對倫理的哲思,語言質樸而意旨深刻。
飛鹢朝暾霽,停驂午漏分。客心隨水急,人語隔江聞。雨過添清氣,風生愛縠紋。中流歸棹穩,跂望有來群。
十載驅馳半九寰,熱官猶道冷官閑。自慚不似休官者,白眼林泉看世間。
俱胝一指笑天龍,童子循涂沒路通。拈過司南針一轉,穿山透地巧施工。
阿母云車下建章,茂陵秋草竟荒涼。漢庭卿相如麻葦,只數窺窗陛戟郎。
倦客豈雅興,聞風但續貂。攤書留卷債,蠹筆落心潮。拙策輸流俗,霜毛愧畫瓢。往來馀數子,沽酒復相招。
元戎開幕府,高宴擁材官。日閃朱旗靜,霜飄畫戟寒。東西連仗鉞,籌策借憑欄。榻幾留賓下,圖書許客看。登樓雖有賦,觀海久無瀾。入幕非才譽,銜杯即舊歡。雕盤勝海錯,羽扇掩齊紈。營柳風先發,江梅笛未殘。穿花行玉盌,隔竹卸金鞍。卻笑樓船將,惟稱炎徼難。
綠云細剪蔥蘢葉,白玉香開錯落花。何處飛來雙鶴馭,畫中疑是洞仙家。
本將秋草并,今與夕風輕。騰空類星霣,拂樹若花生。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身傾。
群盜縱橫極,愁來冷笑顏。洺州關上月,枌社夢中山。天怒風霾惡,云空木葉閒。家園一夜淚,隱幾落潸潸。
吹笛何人夜倚樓,思鄉有客正低頭。秋窗偶寫黃花影,雁足燈添石腦油。
晨光散馀靄,大明麗東方。伊人慎修為,從容整冠裳。四檐萃虛白,開卷思遑遑。寸陰惜輕逝,宴安當預防。天君貴操存,待旦知自強。矯首對初暉,盎然樂無央。孰云虎臣裔,踐跡能升堂。勖哉勿異途,黽勉趍周行。
花瘦水肥三月天,畫橈雙動木蘭船。人家盡換新榆火,唯有垂楊帶舊煙。
半塘微漲聚紅皺,幾畝清陰鎖碧鮮。
亦知真意還自在。
哀痛綸言灑帝章,賜金贈秩事非常。無心圣主如天地,著意奸臣極虎狼。忠血他年應化碧,英魂今日已生光。先生憤懣誠昭雪,九死南遷豈自傷。祖宗德澤在斯民,韋帶精忠不乏人。魏闕獻言開帝聽,匭函爭事觸龍鱗。血沾斧越雖因我,心在宗祊豈計身。宿草已深難一慟,臨風空有涕沾巾。屢將鯁議叩楓宸,不為承恩始愛君。誰使崔寧論盧杞,恨無慶忌救朱云。死生一吷心應了,忠義千年筆有芬。一介草茅言世務,從今不復數劉蕡。平昔初無半面交,危言幾辨蓋寬饒。幽冥我已慚良友,忠憤君應念本朝。故國遙看云杳杳,新阡何處草蕭蕭。撫孤未遂山濤志,誰繼騷人賦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