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
南山有松柏,
蔦蘿附其根。
植體雖不同,
相依朝與昏。
纏干復牽枝,
保此真質存。
美哉伯夷傳,
所喻乃名言。
蒼蠅集驥尾,
萬里得騰奔。
顏賢失孔圣,
胡能到今尊。
士貴識所托,
終始無翩翻。
南山有松柏,
蔦蘿附其根。
植體雖不同,
相依朝與昏。
纏干復牽枝,
保此真質存。
美哉伯夷傳,
所喻乃名言。
蒼蠅集驥尾,
萬里得騰奔。
顏賢失孔圣,
胡能到今尊。
士貴識所托,
終始無翩翻。
南山之上有蒼勁的松柏,蔦蘿這種植物依附在它的根部。雖然兩者的植株形態不同,卻能朝夕相伴相互依存。蔦蘿纏繞著樹干又牽住枝條,共同保持著本真的質地。《伯夷列傳》真是美好,其中的比喻堪稱至理名言。蒼蠅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就能隨著奔行萬里;顏回雖賢能,若沒有孔子的教導,怎能至今仍受尊崇?士人最珍貴的是懂得選擇所依托的對象,始終堅定而不動搖。
蔦蘿:一種攀援性草本植物,常依附其他植物生長。
伯夷傳:指《史記·伯夷列傳》,記載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事跡,此處借指經典中的深刻喻理。
驥尾:千里馬的尾巴,比喻有力的依托。
顏賢:指孔子的弟子顏回,以賢德著稱。
翩翻:本指鳥飛的樣子,此處比喻動搖、改變。
此詩應為詩人觀察自然現象或社會人事后即興所作。古人常以‘依托’喻人生選擇,詩中借植物依附、歷史事例,強調士人需審慎選擇所托對象,或針對當時士人擇主、交友不慎的社會現象而發。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當為詩人對人生經驗的總結。
全詩以‘依托’為核心,通過自然草木相依、經典典故、歷史人物事例,層層遞進,闡明‘士貴識所托’的主旨。語言通俗,說理透徹,是一首借物喻理、以史證理的哲理詩,對今人仍有借鑒意義。
虎門中斷暮潮賒,萬頃銀濤卷雪花。人事風波有如此,勸君休唱浪淘沙。
閩越三山外,東南八郡遙。褰帷向絕徼,攬轡下中朝。風起江潮動,霜飛瘴霧消。九重思諫諍,計日上云霄。
問君何苦苦吟詩,肯負山楓似火時。最是溪清洄皓影,憨猴撈月一場癡。
浮亭簪盍醉吟逢,高調鳴箏此夜同。月隱青絲聞亂葉,霜空瑤柱度飛鴻。湘靈錦瑟愁停鼓,子晉鸞笙愧未工。況有周郎歌白雪,興來那放酒樽空。
邂逅都城接下風,官居總在日華東。門瞻曲角趨朝近,路轉高頭出局同。今日繡衣新使者,晚涂霜鬢舊鄰翁。一杯無復當時樂,赤縣黃圖淚眼中。
頭羊老卻尾都拖,尾后兒孫角始砣。大野長原空爾爾,嗟無俊足與高駝。陽光靜若水沉波,莽野無人無鳥過。楊葉繽紛下如雨,不知秋意為誰多。玉米秋成曬滿場,長楊叢立守其旁。老翁更持老煙桿,斜陽影里裊微香。我為逐日力已磨,疲足癱軀過漯河。斜陽欲墮不能墮,似有人揮魯陽戈。
臨岐握手意如何,燕市尊前惜易過。別后故人明月共,相遺茂宰白云多。江城早熱來菰米,臥閣春深繡薜蘿。聞道此中堪嘯詠,不妨源外有兵戈。
石城上朝旭,宿霧漸已收。大江何茫茫,柔櫓泛中流。鐘阜猶在望,白云散巖幽。兩載寧無情,湖山憶同游。佳勝邈難即,回想空悠悠。
平生禮數絕,式瞻在國楨。一朝萬化盡,猶我故人情。待時屬興運,王佐俟民英。結歡三十載,生死一交情。攜手遁衰孽,接景事休明。運阻衡言革,時泰玉階平。浚沖得茂彥,夫子值狂生。伊人有涇渭,非余揚濁清。將乖不忍別,欲以遣離情。不忍一辰意,千齡萬恨生。已矣平生事,詠歌盈篋笥。兼復相嘲謔,常與虛舟值。何時見范侯,還敘平生意。與子別幾辰,經涂不盈旬。弗睹朱顏改,徒想平生人。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已矣余何嘆,輟舂哀國均。
蜾蠃蜾蠃,草下青蟲銜一個。飛去飛來繞戶庭,嗚嗚有聲祝類我。孩兒害物何不仁,驅逐頓令巢穴破。當時遠計為兒孫,遠計無憑近成禍。因之令人三嘆息,黃蜂采花勞羽翼。辛苦功成不得食,割作他人口中蜜。春風三月桃李時,不如就使花狼藉。
雁影聯翩上絳綃,庭蘭再世更奇標。義方可但燕山竇,行跨當年八葉蕭。
寺外秋山觸眼明,寺根秋水洗心清。晴嵐暖翠來未了,不用高人倒屣迎。參寥癩可去無還,誰踏詩僧最上關。欲具江西句中眼,猶須作禮問云山。
霏微芳潤浥霓旌,歷落彤墀散履聲。暝色浮煙迷左掖,碧云將雨近西清。柳垂青瑣千絲重,水落銀橋萬玉鳴。沾灑不辭袍袖濕,天街塵凈馬蹄輕。
斗大山城水國同,官衙如艇碧漪中。三更破夢藕花雨,六月生寒楊柳風。
翠屏幽竹靜相親,白眼科頭酒后春。病我迂疏慵世會,不是東西南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