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宗兄端叟再會武林還暨陽二首 其一
我亦七旬老,公為兩歲兄。
共知吾輩拙,各賴此心平。
江海逃簪紱,乾坤寢甲兵。
喜逢又惜別,久幸蔭宗盟。
我亦七旬老,公為兩歲兄。
共知吾輩拙,各賴此心平。
江海逃簪紱,乾坤寢甲兵。
喜逢又惜別,久幸蔭宗盟。
我也已到七十高齡,您比我年長兩歲。我們都深知彼此愚鈍,全憑內心保持平和。退隱江湖遠離仕途,天下太平不再動干戈。歡喜重逢又不舍分離,長久以來慶幸受宗族庇護。
七旬:七十歲。旬,十歲為一旬。
兩歲兄:年長兩歲的兄長。
簪紱(zān fú):古代官員的冠簪和印綬,代指官職。
寢甲兵:停止戰爭,甲兵指武器、軍隊。
蔭宗盟:受宗族的庇護。蔭,庇護;宗盟,宗族。
此詩當為作者晚年與同宗兄長端叟在武林(今杭州)重逢,對方將返回暨陽(今江蘇江陰)時所作。二人皆已年邁退隱(‘江海逃簪紱’),且時值天下相對太平(‘乾坤寢甲兵’),故借詩表達相聚的歡喜與離別的不舍,以及對宗族情誼的感懷。
全詩圍繞與宗兄的重逢與離別展開,既寫個人年邁退隱的生活狀態,也隱含對太平世道的欣慰,更突出宗族情誼的溫暖。語言質樸無華,情感真摯自然,是一首反映晚年交游與宗族之情的佳作。
年涯草草,又綠到江梅,暗吹殘雪。凍枝自折。正風鐙歷亂,酒醒時節。涴地芳華,倦客傷春更切。笛邊月。喚一片夢云,都被愁疊。幽事今杳絕。記醉玉西湖,踏歌雙楫。亂花散葉。作荒波皺翠,替人嗚咽。有限柔魂,曲里能銷幾別。艷歡歇。問吳鷗、舊情誰說。
明月故在天,何自墮此水。倘匪騎鯨人,孰能相料理。
龐公棲鹿門,絕跡遠城市。超然風塵外,自得丘壑美。耕鑿勤厥躬,耘鋤課妻子。保茲永無患,軒冕何足紀。
棗下雖垂非纂纂,花前屢舞更仙仙。豈嘗老我愁何遜,頗為旁人笑泰顛。臥酒頻移花近榻,忍寒還聽坐專氈。句成自取挑鐙看,不似誠齋定不然。
落落明珠駭暗投,知君所得在無求。直須言下通非句,識取澄潭皎潔秋。
門徑森寒柏,小橋穿□□。澄江朱檻北,晚照碧巖□。修架清泉逗,高楠邃□□。虛廊面青壁,危棧跨□□。絕頂舒平席,遙峰□□□。□□俯星斗,襟袂□□□。□□春膏浹,□□□□迷。嶺猿□谷。
理學兼經濟,全者為名臣。名臣在本朝,湘鄉第一人。儀封輸渾厚,睢陽遜經綸。俯視楊文定,旁置李文貞。巍巍宮墻高,宜食兩廡牲。兩廡賢雖多,大半難抗衡。
蕭齋盡日掩藜蒿,劍氣干星夜怒號。睡起拂衣炎霧重,詩成仰屋漏天高。何知非翠摧牛角,剩有雌黃染兔毫。攬鏡忽勾鄉思起,莼湖尋夢五更勞。
掩映花間,隱約簾前,春痕數重。見橋橫水榭,湘紋遙接,廊環幽徑,亞字疏通。錦幔難遮,金鈴無礙,一抹斜陽下繡櫳。堪憐處、護綠陰宛轉,香影玲瓏。舊游怕覓芳蹤。憶數遍、東風冷露中。正閑吟柳絮,玉纖輕拍,倦調鸚鵡,翠袖微籠。寂寞人歸,依稀夢斷,愁似回腸九曲同。空惆悵、剩年來別淚,相共凝紅。
云樹渾如綠野蹤,宮槐常帶紫泥封。不知漢日華陰里,得似青壇第幾峰。一樂堂懸百丈峰,郎君仙桂大夫松。春蘿翠滴宮袍色,若個瑤臺十二重。百年長嘯寄乾坤,煙水平臺遠樹村。莫在黎陽秋色里,何人不道是蘇門。萬樹赪霞數畝壇,東風點染石闌干。主人舊有蓬萊種,歲歲明光殿里看。暮雨翛翛鶴夢驚,西風吹送萬竿清。渭川不比封君畝,自是仙曹舊佩聲。回首長安似奕年,枰丘坐隱白鷗邊。仙人六博何須看,只住人間亦是仙。歌里春游盡落梅,野亭煙雨百花開。天香不屬東皇領,自是河陽客子栽。寶座蓮花萬仞成,中天飛現白毫輕。秋來一片瑤臺月,常似摩尼掌上擎。玉洞山坳帶夕曛,神功片石吐氤氳。不緣洞口春雷起,誰識蛟龍萬里云。亭榭高鄰梵帝筵,千章古柏黛參天。尊前瓠子秋風起,吹送漳河萬里船。
依山起樓作高勢,倚樓看山成遠觀。四圍竹樹尤茂密,置身直出綠云端。漢嘉邊郡生繁眾,興衰多被長江送。老鸛依巢不忍飛,書帷已去賢昆仲。文章杰出高層樓,豪氣奔流千古留。魄力雄偉義正大,王氏新學生隱憂。青苗行法天下亂,食肉無鹽遭遠竄。赤壁賦成山月高,老去金蓮撒御案。誰是明達如老泉,家學淵源能辨奸。囚首詩書已難近,何待天津聞杜鵑。
江南憶,更憶是蕪城。蘭葉寒塘盤馬路,梨花微雨筑毬聲。風景逼清明。
幾曲猗蘭調,行藏付短琴。風塵忘去國,江海覓知音。信有并州夢,長懸竹馬心。歸來頭未白,偏覺主恩深。東去羅浮近,朱明款石扉。天高黃鵠遠,風定白云飛。戎馬頻看劍,煙霞早振衣。青山如可載,應附短航歸。
臨安秋早發,羅剎片帆開。來岸青龍見,驚濤白馬來。速歸頻問驛,學賦敢言才。渺渺江南思,那堪朔雁哀。
古簾暗雨江南綠,吹來夢痕都瘦。舊物總翻新,只新愁如舊。杜郎為客久。漫吟老、鶯前花后。寂寞今朝,堆盤生菜,咬春時候。孤負五湖心,吳塵里、輕寒暗疏歌袖。短夢過風簫,怪銷魂太驟。一年芳事又。怕零亂、梅花十畝。正窺戶、山髻招人,趁雪篷呼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