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金榜扶丹掖,銀河屬紫閽。
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
玉就歌中怨,珠辭掌上恩。
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
金榜扶丹掖,銀河屬紫閽。
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
玉就歌中怨,珠辭掌上恩。
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
金色的匾額靠在紅色的宮廷旁,銀河仿佛連接著皇宮的大門。怎能忍心把美麗的公主,送去嫁給遠方的烏孫人。公主如玉,在歌聲中滿含哀怨,如掌上明珠般離開了帝王的恩寵。西戎本不是我們合適的匹配,但英明的君主心懷至公。
金城公主:唐中宗養女,雍王李守禮之女。適:嫁。西蕃:指吐蕃。
金榜:金色的匾額。丹掖:指宮廷。
銀河:這里借指宮廷的天河意象,紫閽:指皇宮的大門。
鳳女:指公主。烏孫:這里借指吐蕃。
玉就:如玉一般的公主。珠辭掌上恩:公主離開帝王的寵愛。
西戎:對吐蕃的稱呼。
此詩是在金城公主遠嫁吐蕃時,詩人應皇帝之命而作。當時唐朝為了與吐蕃保持和平友好關系,采取和親政策,金城公主遠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詩人在創作此詩時,站在宮廷視角,既有對公主遠嫁的惋惜,也表達了對君主決策的肯定。
這首應制詩圍繞金城公主遠嫁吐蕃之事展開,主旨是表達對公主的同情和對君主決策的認可。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意象豐富,體現了宮廷應制詩的規范和特色,在當時的宮廷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
慣撚羊毛不紡綿,褐衫堪護雨淋天。一番冰雹匆匆過,便望官租免納錢。
隔窗誰與吟秋籟,沉沉畫簾風細。淺夢初回,濃寒擱后,早釀閑中詩意。支頤屏際。記薄暝花陰,銀笙消醉。手檢龍團,竹爐黃葉舊風味。頻年緇塵燕市。負松扉泉嶺,星情霞思。眼候魚過,聲停蚓泣,斜逗絲絲云氣。瓶枝靜對。更酒渴詩狂,山童貪睡。檐月窺人,余寒傾葉吹。
老去看花興亦偏,獨憐春色異當年。無端浪與花為主,合作青皇管局仙。
少日囊書坐北山,輕狂自喜試兵間。殘棋樓櫓思橫海,臥馬城闉說散關。汗竹紆馀淹素發,寒松孤直伴蒼顏。白顛未了書生債,昔夢長隨漆管班。
幾夜驪珠落蔀家,直疑光燄映朝霞。彩毫寫就千篇賦,紅燭才燒一寸花。卓犖高情欲飛動,淋浪醉墨半攲斜。陽春白雪知難繼,捧對空驚袞繡華。
飛花幾點送春馀,執手春風意慘如。一見相歡露肝膽,莫因別后卻情疏。
開年簡時日,上辛稱天吉。平曉禁門開,隱隱乘輿出。乘輿出九重,金根御六龍。章移千乘動,旆舉百神從。黃麾引朱節,靈鼓應華鐘。神歌己相續,神光復相燭。風中飏紫煙,壇上埋蒼玉。
默默有得,靈靈無依。妙窮出沒,照徹離微。萬像齊收一印,三昧遍在群機。而今恁么相隨去,終日如愚不我違。
擷采宋詞語,楹聯秀可餐。隨刀驚味改,越世見才難。點綴皆新意,賓游敦古歡。風流近消歇,一任等閒看。
新寫桃符換舊廳,留都昆季嘆晨星。行年老矣頭將白,知我誰歟眼共青。曦馭倏馳徒守歲,兒曹忽報又添丁。妨賢亟欲投簪去,世路悠悠笑獨醒。
聞說匡廬杏,春風別有涯。仙林張錦綺,人世委泥沙。賣實憑馴虎,培根任病家。愿為園藥叟,來此度年華。
寒時驟熱熱時寒,一等陰陽幾百般。發脫面黃肌肉瘦,北人應作嶺蠻看。赤腳蠻中過一年,受持讀誦日精專。只應果滿同諸佛,丈六金身色瑩然。
圣主坐明堂,霜臺振紀綱。老臣膺簡命,南國倍輝光。已覺豺狼遁,遙看鳳鳥翔。離筵回首處,秋思正茫茫。
逍遙物外包相傳,遠望清虛碧似天。莫道精修無報應,今生便見舊時緣。
種成梅竹趣何澹,說到詩書心自閒。滋味深長在物外,塵埃分付與人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