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公挽詞二首 其一
才美臨淄北,
名高淮海東。
羽儀三省遍,
漁獵五車通。
玉殿孤新榜,
珠英落舊叢。
徒懸一寶劍,
何處訪徐公。
才美臨淄北,
名高淮海東。
羽儀三省遍,
漁獵五車通。
玉殿孤新榜,
珠英落舊叢。
徒懸一寶劍,
何處訪徐公。
您的才華在臨淄以北地區最為出眾,聲名遠揚于淮海以東。您的風范遍及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學問廣博如遍閱五車典籍。玉殿中新掛的榜單如今更顯孤單,如明珠般的才俊從舊友群體中隕落。空自懸掛著季札那把寶劍,如今又到何處去尋訪您啊徐公?
臨淄:古地名,今山東淄博一帶,此處代指北方地區。
羽儀:原指羽飾的車駕,引申為表率、楷模。
三省:唐代中央官署,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漁獵:此處指廣泛涉獵、研讀。
五車:《莊子·天下》載“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后以“五車”形容藏書多、學問廣博。
珠英:比喻杰出的人才,此處指徐公。
徒懸一寶劍:用《史記·吳太伯世家》典故,季札出使過徐,徐君愛其劍,未明言;季札返時徐君已卒,遂掛劍于墓樹以表守信,后以此典表達對亡友的懷念。
此詩為徐公(右侍郎、集賢院學士)去世后所作挽詞。唐代挽詞多用于哀悼逝者,結合徐公的官職(參與中央政務、掌管典籍),推測詩人與徐公交往密切,創作時既追思其生前才德,亦感慨朝堂失才之痛。
全詩緊扣“挽”字,先揚徐公才名德范,后嘆其離世之痛,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既展現了徐公的文學與政治地位,也體現了中唐挽詩“頌德悼亡”的典型特征。
湘椅來從德慶新,寢居隨意屈還伸。瀟然翠竹黃花里,若個誰知自在春。
白首思乘暇,臨池學伯英。法書研玩少,真跡夢魂傾。師有江東友,人知漢隸名。秘傳須口授,湯鄭總關情。
滿株擐甲詫棕櫚,葉展蒲葵冬不枯。鬼發擘開纖玉掌,蚌胎剖破細瓊珠。熟煨爐火香于筍,白饤盤銀美似酥。珍膳莫充禪客供,恐猜魚子放江湖。
阿母見錢喜,女今見錢悲。金鑄估客身,不得好心期。
顧省紛俗嬰,尋山愜幽趣。秋水凈金河,寒云翳珠樹。了看花落時,莫辨鳥還處。休公別來詩,江生擬將賦。
幽居何處是,一徑落花中。人似鹿門隱,溪將剡水通。閒尋種瓜伴,因識養雞翁。獨往平生意,多岐秪自窮。
了堂先生古遺直,貶剝私史專尊堯。二蔡懷奸首排擊,始終大節不同朝。灼見禍機寧有死,剖心立敵肯忘言。向來逆料無遺恨,徹底孤忠抱至冤。前賢一節皆名世,此道終身公獨行。每見遺編須掩泣,晚生期不負先生。南荒百謫愈不屈,便道忽聞天遣來。峨帽焚香姑拱立,果無片楮可成災。酒酣怒發上沖冠,四十年前廬阜南。杖履周旋痛開警,為言小子頗嘗參。英靈精爽平生話,尚記先生苜蓿槃。仙去星辰終不滅,至今夢想骨毛寒。功名啐啄與時同,譬似青天白日中。不覺片云隨雨雹,適從何處運神通。常佩了堂一則語,睢陽舉似劉潞州。大期不復見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先生許可能尊祖,詞采今存干蠱身。碑版燦然垂世譽,要知忠肅有門人。傷心頃拜公床下,一氣飄零馀幾人。七十衰翁誰信及,話言端欲廣書紳。
草堂睡起憐孤影,憶到增城莫可尋。杜宇年年枝上血,鹡鸰夜夜夢中心。劍同王氣沉秋水,星暗流云失羽林。鼙鼓中原睢淚盡,不堪風雨獨哀吟。
結廬何事棲碧山,云林景物異塵寰。飛樓竟日浮空翠,獨坐層軒意自閒。
樓臺隱隱翠微間,玉罍金尊特躋攀。薝卜有花香可愛,菩提無樹地何慳。碧潭犀戲拖金鎖,蒼峽猿歸獻玉環。試問高僧知造化,飛來何日復飛還。
不學知章乞鑒湖,不隨老阮醉黃壚。試從麟閣諸賢問,肯屑蘭臺小史無。一戰得侯輸妄尉,長身奉粟愧侏儒。禁城鐘定燈花落,坐拊塵編惜壯圖。
曉出石城西,樽前惜解攜。當筵花錦燦,蘸水柳絲齊。別酒愁須飲,家書醉懶題。欲譚鄉曲事,客思轉凄迷。
塞翁馬論谷,山房谷名竹。千駟后無聞,一竿清亦足。
玄霜搗盡音塵絕,去作湖南萬里春。想見山川佳絕地,落花飛絮轉愁人。
尚記翩然下帝傍,七年才入屈公鄉。山銜西日去家近,風遞北氛吹袂涼。新事感傷心力短,舊交零落話頭長。況堪劉薛吾師友,黃壤堂堂閟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