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水碓
世人多機心,技巧變淳古。水碓誰始有,石臼而木杵。
決流注其尾,尾抑首自舉。其法如權衡,輕重司仰俯。
浮沈刻漏箭,動息記里鼓。木牛轉芻粟,摽弓殪貔虎。
碾碓出一律,桔槔何足數。我昔居村落,升合給爨釜。
晨吹課婢仆,繭足辭艱苦。是時此未識,自笑愚且魯。
細思乃詭道,抱甕應不取。文公圬者傳,信矣無浪語。
食焉怠其事,殃禍嘗因睹。耕鋤瀝汗血,猶水旱風雨。
況爾飽無功,天意恐不與。
世人多機心,技巧變淳古。水碓誰始有,石臼而木杵。
決流注其尾,尾抑首自舉。其法如權衡,輕重司仰俯。
浮沈刻漏箭,動息記里鼓。木牛轉芻粟,摽弓殪貔虎。
碾碓出一律,桔槔何足數。我昔居村落,升合給爨釜。
晨吹課婢仆,繭足辭艱苦。是時此未識,自笑愚且魯。
細思乃詭道,抱甕應不取。文公圬者傳,信矣無浪語。
食焉怠其事,殃禍嘗因睹。耕鋤瀝汗血,猶水旱風雨。
況爾飽無功,天意恐不與。
世上的人大多心懷機巧之心,使得淳樸古老的風氣發生了改變。水碓是誰最先發明的呢,原本是石臼和木杵舂米。引水流沖擊水碓尾部,尾部下沉頭部就自然翹起。它的原理如同秤桿,通過輕重來控制仰俯。它像浮沈的刻漏箭一樣有規律,又像記里鼓一樣能標記動靜。如同木牛運輸糧草,標槍射殺猛獸。碾和碓原理一致,桔槔就不值得一提了。我過去住在村落,靠微薄糧食維持生計。清晨督促婢仆勞作,不辭辛苦磨出繭子。那時還不了解水碓,自笑又愚又笨。仔細想來這是取巧之道,像抱甕老人那樣的人是不會采用的。文公寫的《圬者王承福傳》,確實沒有亂說。不勞而食還懈怠工作,常常能看到由此帶來的災禍。耕種之人揮灑血汗,還會遭遇水旱風雨之災。何況你不勞而獲,恐怕上天也不會允許。
機心:巧詐之心。
淳古:淳樸古老的風氣。
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石臼、木杵:傳統的舂米工具。
權衡:秤桿和秤砣,比喻事物的平衡。
刻漏箭:古代計時工具刻漏中的浮箭。
記里鼓:古代車上的記程木人。
木牛:三國時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
摽弓:標槍。
貔虎:猛獸。
桔槔:一種原始的提水工具。
升合:少量的糧食。
爨釜:爐灶和鍋。
繭足:腳上磨出繭子。
詭道:取巧之道。
抱甕:出自《莊子》,指抱甕老人反對使用機械,主張淳樸生活。
文公圬者傳:指韓愈的《圬者王承福傳》。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科技有所發展,水碓等機械開始出現和使用。詩人看到這些變化,聯想到人心和社會風氣的改變,結合自己過去的鄉村生活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機巧之心和不勞而獲的行為,倡導淳樸勞作。其突出特點是借物說理,以水碓等機械為切入點,引發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傳統價值觀的堅守。
一派春陰逐浪消。碧云晴壓畫欄橋。金鶯啼處曉風高。
淡白殘英飛竹院,嫩黃新柳系蘭橈??蓱z滋味屬花朝。
太岳風流,橫河門巷,平章花月年年。跌宕豪情,新聲譜入冰弦。
清游尚憶巢居閣,折寒梅、曾謁詞仙。羨幽閑,除了林逋,誰與齊肩。
飄零久隔孤山夢,忽披吟珠玉,鄉思纏綿。客有知音,天涯珍重金荃。
才名自昔傳人海,歷滄桑、趙璧仍還。算因緣,翠墨銀毫,寫遍蠻箋。
送客復迎客,迢迢黃埠風。傳聞到天上,待澤滿江東。
野農東皇下,山農正驅犢。說尹沸蓉湖,行歌淥水曲。
塔影森龍角,乘空尺木聞。宵來行雨足,神物自凌云。
祖帳隘西郊,青青古堤柳。只系去人思,還系津船否。
少年為學已名家,才折丹枝病可嗟。 節帶冰霜凌萬竹,文含風露麗于花。 也憐美玉猶存璞,人恨良金未出沙。 賴有隱居如谷口,直將高意抗青霞。
微紅暈雙臉,渾黛寫新愁。好似霓裳仙侶,曾向月中游。憶得影娥池上,金粟盈盈滿樹,風露九天秋。折取一枝去,簪向玉人頭。夜如年,天似水,月如鉤。只恐芳時暗換,脈脈背人流。莫唱竹西古調,喚醒三生杜牧,遺夢繞揚州。醉跨青鸞去,雙闕對瓊樓。
予再蒞吳將四載,欲訪姑蘇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暉橋,觀農夫插蒔,婦子滿田塍,泥滓被體,桔槔與歌聲相答,其勞苦殊甚。
迤邐過橫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瀆二里許,由別港過兩小橋,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敵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輿,緣山麓而東,稍見村落,竹樹森蔚,稻畦相錯如鄉。山腰小赤壁,水石頗幽,仿佛虎丘劍池。夾道稚松叢棘,薝葡點綴其間如殘雪,香氣撲鼻。時正午,赤日炎歊,從者皆喘汗。予興愈豪,褰衣賈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巔,黃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闊數丈,相會即胥臺故址也,頗訝不逮所聞。吾友汪鈍翁《記》稱:“方石中穿,傳為吳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壽藤,類一二百年物”。今皆無有。獨見震澤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沒于晴云皛淼中。環望穹窿、靈巖、堯峰諸山一一獻奇于臺之左右。而霸業銷沉,美人黃土欲問夫差之遺跡,而山中無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嘆。
從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貧而無世法酌泉烹茗以進。山中方采楊梅,買得一筐,眾皆飽啖,仍攜其馀返舟中。時已薄暮,飯罷,乘風容與而歸。
待行者,幼子筠、孫韋金、外孫侯晸。六日前,子至方應該北上,不得與同游。賦詩紀事,悵然者久之。
正月已盡寒未收,柳塘曲曲帶平流。 青絲銀瓶送美酒,赤欄畫橋橫釣舟。
一片青蔥色,移來歷萬峰。 數枝初伴鶴,孤干已猶龍。 日瘦陰還薄,風多響自重。 歲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
田田漫舞銀塘,魚床捧出黎云好。新妝淡佇,靜窺湍瀨,臨風窈窕。
翠羽低穿,水葒斜壓,數枝偏皎。宛湘妃獨立,輕綃掩映,明珰綴,波光照。
三十六陂淼淼。漸黃昏、冰姿恁悄。開宜玉井,折應素手,鬧紅都掃。
露冷才香,月明無影,蘋花共老。對鶴洲千朵,堪成雪賦,向鄒枚道。
默坐息君念,何處起欣戚。 門閉又黃昏,鳥鳴庭院寂。
云暗春猶冷,一簾煙雨斜。 舊懷千萬緒,墻角見桃花。
曠野聚涼煙,霜天落孤鶩。 送君如夢中,不識歸來路。